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482 5
2005-05-02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发表演讲。
  
  连战:尊敬的闵主任委员、副校长、陈主任,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安。今天我和内人偕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起来到北京大学,非常荣幸。在这里首先向各位表示感谢。北京大学的校址,刚才我了解到,就是当年燕京的校址,我的母亲在三十年代在这里念书,所以今天来到这里可以说是倍感亲切。
  
  连战:看到斯草、斯木、斯事、斯人,想到我母亲在这儿年轻的岁月,在这个校园接受教育、进修成长,心里面实在是非常亲切。她老人家今年已经96岁了,我告诉她我要到这边来,她还是笑咪咪的很高兴。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北京大学是我们大学里面的翘楚,也是中国现代新思潮的发源地。蔡元培先生有两句名言:寻思想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包之意。这种自由包容的校风之下,长久之下北大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培育了很多精英分子。
  
  连战:尤其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可以说都是能够挺身而出,各领风骚。不但为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感时、伤时、忧国的情况。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心里回忆这些,非常感动。我的母校也是我服务多年的台湾大学,同样的师生也以能够参与“争自由、为民主、保国家”的各种的活动,也许是因为历史的因缘机会,所以台湾大学曾经成为两岸高等学术人才的一个荣誉。
  
  连战:1949年之后北大好多好多的老师跟同学们好象种子一样,跨洋过海到了台湾,尤其到了台湾大学,把自由的种子带到那里去,在那里开花结果。包括傅斯年、毛之水等等师生后来都是在台大当教授,受到大家非常欢迎的教导。尤其胡适和傅斯年先生,都是五四运动的健将。傅斯年先生当过北京大学的校长,后来出任台湾大学的校长。所以在今天,台湾大学里面那个幽静的校园,那个回想不已的附中都是台湾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生活里面的一部分。所以,简单地来讲,自由的思想,北大、台大系出同源,可以说是一脉相传,尤其在大陆,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自由的堡垒,隔了一个海峡,相互辉映。
  
  连战:今天我来到北大,我也愿意回顾一下,中国近百年以来整个的思想的发展,应该也可以说归功于北大。大家都知道胡适先生提倡自由主义,那是代表一种自由、民主、繁荣、进步的创举,也曾经引起了很大的回响。但是我们仔细地来看,自由主义这个思想在中国走的是一段坎坷的路,不是很顺利,也不是很成功。记得在那个年代,胡适先生介绍杜威的实用主义,谈到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面对重大的针对社会的问题,提出所谓问题趋向的一个态度,要大家以逐渐进步,所谓渐进,逐步的,改良的方式,来面对所有的社会的国家的问题,他相信,不要任何的武断,不要任何的教条,点点点滴滴,即杀可以存活。
  
  连战:这是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进入中国的一个最主要的桥梁。那个时候胡适和李大钊先生经过了一系列的辩论,那个题目是多谈问题,少谈主义。我想这样的一个方式在一个正常的时刻、环境之下,也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为什么自由主义在中国它的影响大部分还是在知识分子中间,为什么如此?
  
  连战:简单地来讲,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世纪的最初,那个二、三十年,你看看这个国家所面对的是什么,是中法战争,是甲午战争,是八国联军,是日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整个的国家都在列强帝国主义烧杀掳掠下,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是丧权辱国的东西,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到了一个贫苦的极致,烽火连天。
  
  连战: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下,中国的人民实在是没有一个那样的环境来冷静地思考自由主义所代表的一个深刻理念,当然在校园里面百花齐放、百家齐鸣,但是终极,能够吸引、号召青年人的正式的号召,不外乎还是以中国国民党所代表的三民主义的路线和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两条路线。
  
  连战:今天,北大已经107年了,来到这里好象把我们带回到一个近代中国史的时光隧道里面去,因为在这里不但是人文荟萃,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很浓缩的整个的近代史。我看到大家,我就想到,各位今天除了各有专精之外,宏观的思维一定是跟各位在这个校园里面那些服务过的前辈先行们一样。
  
  连战:大家还要想一个问题,中国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我们要选择的到底是哪一条路?当然,在找寻答案的时候,找寻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历经曲折,历经挑战,我们走了不少的冤枉路,我们得到了多少的惨痛的教训,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身为一个知识分子,我相信大家都有这种百折不回的决心和勇气。因为在各位的肩膀上,要担负的就是要为历史负起责任来,要为广大的人民来找出路。
  
  连战:如何能够让整个的中华民族不要再走上战争和流血,如何能够让和平来实现,如何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如何能够维护和不断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重担,都在各位的肩头上。一肩挑起来,就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伟大的格局。那么,用什么话来形容这样的格局,这样的勇气,带领我们到正确的历史方向和目标。我想了再想,把他归纳成12个字,那就是希望各位能够“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
  
  连战:听起来有一点老古板,好象太古董一样。但是毕竟这是我们老祖先心血的结晶。也许用现在的话,这12个字可以再变成8个字,那就是我们大家一定要坚持和平,我们大家一定要走向双赢。
  
  连战:当然有人会问我,你的勇气不小,你的基础在哪里?我要在这里跟各位坦白从宽。我认为这个基础在哪里呢,在于历史的一个潮流、在于民意的一种驱动。历史的潮流、民意的驱动让我、让许许多多的人有这样的勇气能够提出来。什么是历史的潮流?大家都知道,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都以中国的富强、康乐为目标。但是,不幸的日本铁蹄的侵略,阻碍、终止了这个国家文明的建设,以及现代化的进程。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对国家应该走的总路线又有不同的看法,它的结果是以内战的方式来解决。一直到今天,一个台湾海峡、一条海峡阻隔了两岸,不晓得阻隔了多少的家庭,造成了多少的不幸哀怨。尤其还形成了若干民族之间的间隙,一直到今天,回荡不已。
  
  连战: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中间,关键的任务在关键的时刻做了关键的决定,扭转了关键的历史的方向,这是惊天动地了不起的事情。形成了一个新的趋势,一个新的方向,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到,就是蒋经国先生和邓小平先生。蒋经国先生在两次能源危机之后,知道台湾那个地方没有任何天然的物质,所以要靠自力更生,可以说是卷起袖子全心全力来推动,所以他推动了“十大”的建设,推动科学园区的建立,号召留学生回国研究投资,等等的作为为台湾创造了台湾的经济奇迹。
  
  连战:在经济发展之后,更进一步推动了他民主化的工作,所谓政治民主化的工作,包括排除了这种所谓威权的政治,奠定了一个政党之间互动的一个模式。甚至于再进一步开放了党禁、报禁,取消了戒严,同时也促进了两岸人民,尤其是大陆,很多老兵返乡来探亲,在历史的时刻扭转了这个方向。
  
  连战: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大家看一看,不但转换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向,深化的、全面的提升了人民生活的水平,这都是跨时代的、了不起的作为。蒋经国先生晚年的时候讲,他说他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小平先生讲到,改革开放的路线要管一百年,用他四川的话讲“动摇不得”。没有动摇,今天大家看一看,大陆经贸的发展,经济的成长,可以说样样都是名列前茅。
  
  连战:我是一个59年前离开上海回到台湾的,那时候还是一个年轻人,今天来到大陆,所看的一切的情景跟我的回忆和记忆完全不吻合了,所以我是怀着一个祝福的心,一个持续不断期盼的心,希望这块土地能够更快速地来发展。在整个的发展层面,除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层面也很快速。比如说现在我了解到,在很多基层,所谓定点的民主选举制度,在《宪法》里面也提到,所谓财产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我相信这都是正确的历史方向,都是值得鼓励的历史的步伐。
  
  连战:当然,整个的政治改革,无论是脚步无论是范围,在大陆还有相当的空间来发展,但是我必须要讲,在过去这段时间里面,两岸所走的路、走的方向,已经使我们两岸无论是在差异还是在差距上,这个是越来越缩小,这是历史的潮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连战:再谈谈所谓民意的驱动。我这一次到大陆来访问,我说“来的不易”,因为有若干的人很迟疑,甚至于有一种批判,认为我到这里来,是为了进行所谓第三次的国共和谈,所以我的目的是要“联共治台”。但是,现在那个“台”下面还有个“独”字。
  
  连战:我在这里要提出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同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扭曲,因为讲这种话是从一个僵化的思维、冷战内战时期的一个思考来看问题、来想问题,时间的确对他们来讲过的太快了,让他们留在二十世纪甚至于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我们今天怎么不能够重视当前,怎么不能够放眼当前,来共同展望未来,来开创未来呢?
  
  连战: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善意为出发点、以信任为基础,以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依归,为民族的长远的利益为考虑呢?以人民为主,幸福优先,我想这是包括我们所有的台湾2300万、大陆13亿的人,我们所有的人民,大家会共同支持的一个方向。
  
  连战:我以前看到,面对东西德国,科尔总理说我们相互需要,面对南北韩,现在卢武玄也讲到,通力心兄弟情,这些声音难道一点都引不起来我们大家应该有的一些提例吗?我想答案是否的,我们会。今天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人民所支持的,我们搭桥铺路,是人民所愿意看到的,他们不愿意再看到两岸的对质、对抗、对立,甚至于对撞,他们愿意看到的是两岸的对话与和解,大家的相互合作。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去年底,台湾进行“立法”委员的选举,民意的展现,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明确的讲出来,我们就要走对路才有出路。
  
  连战:台湾走对路才有出路,我们认为不能够让“民粹”主义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够让“制宪”、“正名”、“去中国化”、武断的“台独”时间表来打破我们整个幸福的基础。所以我们提出来我们的看法,其结果我们都知道,今天好多位“立法”委员都在这里,认同支持这种看法和政策立场的在今天“立法”院里面是占有绝对多数的“立法”委员,今天来的国民党的“立法”委员有几十位,但还不全,他们都要来,我说不行,我说这样就放空营了,人家会偷袭。但是我想他们的当选,他们的得票你可以看到人民的趋势。
  
  连战:周日我们出来之前有一个民调,66%的人认同支持两岸的和谐对话,30%认为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这也是一个民意,非常显著的一个情况。想特别要提出,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历史的趋势、民意的驱动之下,我个人认为,现在给我们一个总结过去历史的机会,总结过去历史的机会就是让我们能够有一个新的环境,新的思考,能够来发展建立一个我们共同的未来,共同的愿景。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连战:我们不能一直在过去,就像丘吉尔讲的,永远的为了现在和过去在那里纠缠不清的话,那你很可能就失去未来。逝者已,来者俱,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结论。我认为我们的愿景要回到自由的思想,发源地,今天北大我们再谈一谈。这就是多元与包容,这就是互助与双赢,这就是现状的维护与和平的坚持。
  
  连战:各位亲爱的朋友们,网络资讯的时代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时代,何况我们本身就有多元的基础,少数的基层、不同的政治主张等等,这样多元的社会一定要有包容,就好象蔡元培先生所讲的包容。
  
  连战:怎么样来了解有没有包容呢?检验有没有包容,很简单,理性地沟通,相互地尊重,取代所谓激情的谩骂跟批判,这就是包容,很简单。
  
  连战: 蒋梦麟先生也是北大的校长,他讲所谓那些背后拖着长辫子的保皇党和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笑虐,那就是包容,北大的分析。
  
  连战:第二我要讲互助和双赢。各位都知道,今天这个市场的经济已经逐渐的在那里整合两岸经济的资源,不但是两岸,事实上今天市场经济的作为可以说在全球化的趋势里面已经席卷了全球,自由的经济就是这样的一个趋势,但是在自由经济的体制之下如何维护和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连战:我们不能只喊口号,要落实,而维护提升竞争力唯一的就是一定要合作,唯一的就是一定要创新,合作、创新,才有机会。
  
  连战:今天,两岸的关系,各位看到,我们不但是互相依存,而是互补互利,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所以我相信台湾在创造了第一次经济奇迹之后,现在正在迈向第二次的经济奇迹这条路,在努力,大陆今天所面临的也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所以中华民族这种现代化,这种富强康乐,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而已了。
  
  连战:尤其在即将面临的未来,我要讲,我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啊?我们一定能够来实现所谓如虎添翼的加成的效果,这种加成的效果不是双赢,实际上是多赢的。
  
  连战:第三个,我要谈到,就是来坚持我们的和平,维护我们的现状、稳定的现状。大家照常理讲,和平是和平,谁需要不稳定的一个和平,时时有改变的忧虑,这是逻辑上的曾经。但是在实际的层次,今天两岸的情形下,我们必须要维持我们的现状。现状维护不是一个静态的,不是一个退缩的,不是一个消极的。现状的维护,一方面当然要避免彼此的争议,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存异求同,凝聚善意,累计动力,开创一个崭新的、亮丽的未来。
  
  连战:我们各位都知道,在过去,长久以来,战争流血不止是我们之间,整个的世界,都普受它的痛苦和摧残。联合国前面有一个雕塑,一把枪打了结要断了,它的含义很深。
  
  连战:今天我来到这里,让我回忆到以色列,特拉维夫,犹太人博物馆,前面写了一段话,他说,全世界的犹太人对于彼此都负有责任。我们虽然曾经彼此有过战争有过流血,今天要谈沟通和平,有的时候觉得谈何容易。但是犹太人的话让我感触良深。
  
  连战:我相信有智慧、有能力的中华儿女大家都了解,我们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点滴的心血累积成我们常常久久的和平关系。各位亲爱的年轻朋友,江山待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各位都知道年轻就是希望、年轻就会机会。在这个时候,大家回想一下,前辈先贤曾经负起他们应该负起扭转时代历史的责任,现在又轮到大家。
  
  连战:大家都是将来国家、社会乃至民族的领航员。所以在这样的时刻,我又想到以前美国里根总统说的话,他说,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我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来到这里。让我们大家共同坚持,互惠双赢,坚持和平。这是我们自我的期许,也是向历史的责任。唯有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这将是中华民族为举世称赞最重大的成就,也是我们面对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共同的光荣。
  
  连战: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2 01:50:00
中国国民党的历史功绩
国民党虽己成为在野党,但在台湾是大党,又是反“台独”的党。人们期望国共第三次合作,以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相互沟通,遏制台独势力,促成台湾早日回归,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以中央的这一决策非常英明正确,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
但是如果对国民党缺乏正确认识,仍然抱传统观点——国民党反动派,又怎能理解中央的决策,怎能正确处理海峡两岸的关系?

其实原先国共两党的根本分歧在所有制的分歧,在维护私有制和消灭私有制的分歧。经过半个多世纪国际国内公有制的实践,共产党对公有制和私有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跨越了1949年以前的认识水平,修宪写上“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为两党的第三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从以上角度思考问题,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并不是完全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相反它还有四个方面的历史功绩:
一、 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国民党前身)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人民200余年的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三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政权,实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措施。尽管革命不彻底,但毕竟扫除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障碍,中国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二、 上世纪20年代初,在孙中山领导下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在建党不久的共产党协助下,进行伟大的北伐战争。虽然1925年孙中山去世,但中国国民党将北伐进行到底,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伐战争基本胜利,平定了各路封建军阀,总算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辛亥革命以来持续20余年的军阀混战和军阀割据局面,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
三、万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趁我中华民族草创初定,国势贫弱之际,节节入侵,妄图灭亡
中国。中国国民党,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方针,联合共产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坚决的抗战。即使在抗战的艰难条件下,撤退至西南大后方的中国民族工业,仍然向前发展,生产大批武器,源源不断地运送前线,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承担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战略任务,不投降不妥协,历经八年血战,在盟国的援助下,国共两军终于战胜日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四、国民党在振兴台湾经济方面功不可没。众所周知,台湾系亚洲四小龙之一。战后台湾经济的发展走的是资本主义道,发展迅速。1、台湾农业的发展。据著名农业科学家卢良恕九十年代初访台归来说,台湾农业己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农业产值增加了160多倍,其中60%依靠科技进步。1992年,农民年均收入2000美元,生活水平比较高。(1992年7月1日《农民日报》)

台湾农业为何发展这么快?据198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了两次“土改”。第一次土改在1952年前后,时间几乎与大陆“土改”同步。土改第一步,推行曾在大陆实行过的“三七五减租”,即收租不得超过农产品全年收获量的37。5%,减轻了农民负担。第二步实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政府征购地主土地,采用分期付款和政府贷款的方式,将土地转售给农民。第一次土改的结果,农村中封建地主经济解体,农民有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地主受益最大,他们用土地被征购后所获资金购买股票或经营工商业,摇身一变成为工商业者,有的还成为工商巨头,辜振甫就是典型一例。当然也有经营不善被兼并的。

但小自耕农经营,与大规模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国民党政府在七十年代末,进行第二次“土改”,实行一系列资本议农业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将土地“化零为整”,大农场应运而生。工业反哺农业,扶持农业资本主义,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产品商品化。第二次土改的结果,“小农”丧失土地,转而变为雇用劳动者,即农业工人,使农业生产从小农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半个世纪来,大陆“三农问题”是老大难问题,是否可以从台湾农业得到借鉴?

2 、台湾工业的发展。国民党政府提出“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 口号。1963年—1972年,是台湾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工业平均增长率由11。7%上升至18。5%,对外贸易更为发展迅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础。1991年,台湾进出口贸易总额1390。35亿美元,与大陆大致相当。(以上材料据《中国经济地理》一书)
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49万个,实际利用台资403。3亿美元,全部为台商私人投资,可见台湾人还是有钱的。
争取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要求同存异,国民党反共的历史,就不在此数举。以上认识是否正确,可以讨论,大家共同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 10:56:00

台湾农业为何发展这么快?据198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了两次“土改”。第一次土改在1952年前后,时间几乎与大陆“土改”同步。土改第一步,推行曾在大陆实行过的“三七五减租”,即收租不得超过农产品全年收获量的37。5%,减轻了农民负担。第二步实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政府征购地主土地,采用分期付款和政府贷款的方式,将土地转售给农民。第一次土改的结果,农村中封建地主经济解体,农民有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地主受益最大,他们用土地被征购后所获资金购买股票或经营工商业,摇身一变成为工商业者,有的还成为工商巨头,辜振甫就是典型一例。当然也有经营不善被兼并的。

但小自耕农经营,与大规模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国民党政府在七十年代末,进行第二次“土改”,实行一系列资本议农业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将土地“化零为整”,大农场应运而生。工业反哺农业,扶持农业资本主义,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产品商品化。第二次土改的结果,“小农”丧失土地,转而变为雇用劳动者,即农业工人,使农业生产从小农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半个世纪来,大陆“三农问题”是老大难问题,是否可以从台湾农业得到借鉴?

楼主自己的总结?佩服。这种逻辑感和叙事简练风格在这里也不多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 16:16:00
感觉挺激情得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5 17:54:00

好喽,好喽!有人出来干点好事喽![em01]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21:27:41
感觉挺激情得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