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台湾农业为何发展这么快?据198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了两次“土改”。第一次土改在1952年前后,时间几乎与大陆“土改”同步。土改第一步,推行曾在大陆实行过的“三七五减租”,即收租不得超过农产品全年收获量的37。5%,减轻了农民负担。第二步实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政府征购地主土地,采用分期付款和政府贷款的方式,将土地转售给农民。第一次土改的结果,农村中封建地主经济解体,农民有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地主受益最大,他们用土地被征购后所获资金购买股票或经营工商业,摇身一变成为工商业者,有的还成为工商巨头,辜振甫就是典型一例。当然也有经营不善被兼并的。但小自耕农经营,与大规模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国民党政府在七十年代末,进行第二次“土改”,实行一系列资本议农业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将土地“化零为整”,大农场应运而生。工业反哺农业,扶持农业资本主义,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产品商品化。第二次土改的结果,“小农”丧失土地,转而变为雇用劳动者,即农业工人,使农业生产从小农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半个世纪来,大陆“三农问题”是老大难问题,是否可以从台湾农业得到借鉴?
但小自耕农经营,与大规模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国民党政府在七十年代末,进行第二次“土改”,实行一系列资本议农业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将土地“化零为整”,大农场应运而生。工业反哺农业,扶持农业资本主义,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产品商品化。第二次土改的结果,“小农”丧失土地,转而变为雇用劳动者,即农业工人,使农业生产从小农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半个世纪来,大陆“三农问题”是老大难问题,是否可以从台湾农业得到借鉴?
楼主自己的总结?佩服。这种逻辑感和叙事简练风格在这里也不多见。
好喽,好喽!有人出来干点好事喽![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