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5-7-25 09:56:00
从贷款的角度来说,逆向选择是针对资金持有者来说,他把资金借给了最不想给的人,发生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是针对债务人来说的,一旦得到资金,他可能用于其它投资,而不是事先承诺的投资,即“道德风险”。因此,这两个主体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5 14:40:00

看了朋友们的理解,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逆向选择是委托人—代理人在签订合同前的信息不对称引起;

道德风险是签订合同后代理人有意利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刚开始学习拉丰的《激励理论》,希望高手给以指导。

[em01][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 14:14:00
建议斑竹看一下张维迎信息经济学398-4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 15:35:00

逆向选择是事前,针对代理人

道德风险是事后,信息不对称,不过这里面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7 22:53:00
我的想法跟上面的一位是一样的,是主客观之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9 21:37:00
我觉得逆向选择应该是多重的博弈,而道德风险则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8 10:00:00
有没有哪位大虾举例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 14:41:00
我感觉,道德风险是事后居多,逆向选择则在事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6 15:22:00
怎末也没有恢复的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1 14:53:00

本人从普通的话语中理解一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之间的区别,逆向选择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的,打个比方,两个人串通为了骗取保险金,买了保险单以后就诈死,这样就可以骗取巨额保险金,这就是逆向选择,而道德风险好比你买了汽车保险以后,那么你开车也就不怎么注意了,撞到哪儿就是哪儿,反正保险公司要赔,这就是道德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6 00:10:00

一句话:烂男追美女

(注:反向选择:烂男自知差,所以特别用力追。美女则因其表现特好而选之。道德风险:已到手,烂男自然要再到外面胡搞一下来增加自身效用。唉~~~~,学问源自问题,问题源自人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6 13:07:00

我认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区别关键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规定事前,规定事后。

解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都是“行为”概念。行为导致事件发生,事件引致行为发生。如果我们以一规定的事件为一参考的看点的话,规定事件前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行为,规定事件后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如楼主所举的例子,研发博弈中,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对于研发合约签订这一事件而言,是可能存在逆向选择的。如果对于研发合约的执行,也就是合约事后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根据和约要件要求,代理人本应该努力工作而不努力工作,这就就是代理人的道德问题,也即道德风险。但对于合约没有规定的不可测事件,合约要件如果是没有规定的,那么对于此不可测事件就与合约无关了(虽然对于合约有影响)。所以对于合约之规定的事件而言,此类信息导致的就不是道德风险了。那么它是不是逆向选择呢?我认为那要看情况的约定。如果此时代理人与委托人都认识到这个不可测事件而要重新合约的时候,那就是对新合约而言的逆向选择问题了。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没有重新合约,那么就叫“正当得利”的信息机会主义更恰当吧。我也举个例子,老板让你5元一斤买10斤好桔子。如果买好桔子得走很多家商贩,这很辛苦,你可以就走那么几家,买其中的较好的桔子给老板。对于此书老板也不知道你走了多少家商贩,你的行为就有道德风险的嫌疑了(你没尽力)。如果你在某地发现了最好的桔子,但价格是4元,而不是老板规定的5元,这是老板没有想到的,你花了40元买了10斤桔子给老板。同时你也享有了10元的剩余。这10元剩余该不该给老板呢?如果对于此孤立的合约而言,剩余归自己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了。因为,你满足了你与老板合约要件的规定。因此对于科研博弈也是如此。如果对于不可测事件,如果合约前委托人不知道,而代理人知道,那么合约后代理人的隐瞒不可测事件的行为,只能是逆向选择的后果了。

    因此,我认为,对于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区别的关键在于对于事前,事后中的事的完整规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6 13:13:00

网站似乎出些问题,我一次点击到发重两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6 13:16: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 07:44:07
呀!得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8 20:26:09
到目前为止,有两种观点:

1、信息行为之别:经济学文献把信息不对称问题分为两类。由隐藏行动所引起的和由隐藏信息(类型)所引起的。隐藏行动的情况,也称为道德风险;隐藏信息(类型)的情况,称之为逆向选择。

2、事前事后之别:签订合同时个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称之为逆向选择;合同签订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称为道德风险。

不知各位如何看?

(nie版主的精华,我借来摆两天,各位畅所欲言,如有好的见解(不一定需要完全正确的),必有论坛币奉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07:30:08
cantor1998 发表于 2008-12-26 00:10 一句话:烂男追美女
个人感觉(以下都不是定义):

逆选择,强调了委托人“机制设计失败”(failure)的结果。这里,委托人设计出了一套不能达到自己目的的应对信息劣势的机制。或者说,委托人所提出的机制事实上激励了自己并不想激励的行为。

(“选择”一词似乎已经在强调,设计了一种“选择机制”)

道德风险,强调了委托人没有或者不能提出一套可以达到自己目的的应对信息劣势的机制。或者说,委托人没有去激励或者无法去激励自己想激励的行为。

研究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为了避免逆选择与道德风险现象吧?

简言之,逆选择对应了“机制设计不当”(或者说,逆选择是针对某一给定机制而言的),道德风险对应了“未设计机制或无法设计机制”。

(这里有一个麻烦:“未设计机制”可否也算作“已经设计了”一种特定的“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09:05:32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9 07:30

简言之,逆选择对应了“机制设计不当”(或者说,逆选择是针对某一给定机制而言的),

道德风险对应了“未设计机制或无法设计机制”。

(这里有一个麻烦:“未设计机制”可否也算作“已经设计了”一种特定的“机制”?)
感觉您的这个说法,更多的不是区别而是共性呢?

即,信息不对称会带来机制/契约/公共领域的效率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0:37:57
猫爪 发表于 2009-7-19 09:05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机制/契约/公共领域的效率问题?
个人觉得可能这样表述:对于给定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不同的机制/契约,可能有不同的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2:45:31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9 10:37

个人觉得可能这样表述:对于给定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不同的机制/契约,可能有不同的效率。
恩,同意。

不过,好像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1、“不同”的效率中,是否包括了“帕累托最优”?

2、机制/契约能否自动形成,或者需要外生的第三方去规定?

3、这个思路如何用您曾经提到的博弈论的方法来具体化?

(忽然联系到您曾经提出的“囚徒困境是否为帕累托最优”的问题,不知道这么说合适不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3:45:14
猫爪 发表于 2009-7-19 12:45 1、“不同”的效率中,是否包括了“帕累托最优”?
本人不倾向于这里的“效率”指Pareto最优。

(个人以为,许多机制设计的关键是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换句话说,机制设计是为委托人服务的。我们想了解代理人的目标函数,无非是为了服务委托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3:47:23
猫爪 发表于 2009-7-19 12:45 2、机制/契约能否自动形成,或者需要外生的第三方去规定?
个人以为,这是委托-代理分析中前提性的东西,不是分析的对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9 13:49:27
猫爪 发表于 2009-7-19 12:45 3、这个思路如何用您曾经提到的博弈论的方法来具体化?
给定信息结构,分析当事各方间的互动,就是博弈论分析的内容。

(信息结构是博弈论分析的前提,博弈论本身不分析信息结构为何如此,如何而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08:03:13
逆向选择的结果是放弃了最优选择;道德风险的结果是证明个人的最优选择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09:13:20
1# nie 我觉得可以用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来区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11:19:06
除非是遇到不能判断或模棱两可的情况,否则,空洞的概念讨论有什么意义
请先说明“讨论”这种产品真实的市场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 17:12:49
现实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同时存在的。
逆向体现的是:优胜劣汰“逆向”的客观现象,而有无道德则是人为主观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1 10:27:18
28# xyxyxy333
虽然我不是斑竹,不过我想 “逆向”二字,体现的是出现的结果和本来想要的结果恰好相反的状况。旧车市场上,卖优质旧车的想要以比较好的价钱卖出,买旧车的想以合适的价钱买到比较好的旧车。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旧车的认为旧车的价钱定高了,而想要使卖旧车的降价,但在同时,卖旧车的认为自己的旧车是值得这个价的,于是就不降价,也不卖给低价的人。这样的话,使得想卖的没有卖出去,想买的没有买到比较好的,而是买到了低价的比较差的~~这就体现了“逆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7 08:31:40
看了版里两个相关讨论的话题。。这边43楼的回答很到位:

两点:
1。主体与客体的区别。谈论逆向选择,的主体是信息不占优者,道德风险的主体是信息不占优者。两者的客体都是下面要说的这个“事”
2。事前事后的区别 。这里的“事”不单单指合约,而是“选择或发生某类似行为”这件事,所以某些朋友举得契约后的逆向选择也就好理解。因为在某些事件中,客体不止一个,此时主体也会随着客体的变化而转换,从信息不占优者转化为信息占优者或是相反。

但毕竟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翻译也是直翻,不可避免无法与生活中的实例完全对应。。建议还是请某位高人将理论对应的数学公式搬上来,自然一目了然。

也许本身此概念生来只是一种假说,一种有诸多前提假设的纯粹公式,是我们想多了~~~

个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8 23:22:57
道德风险是内生的,逆向选择是外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0 14:42:23
机器猫 发表于 2005-5-3 22:22
逆向选择: less favorable characteristics 道德风险: less favorable for you
就是这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