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4426 5
2007-07-05
豪华校门,教育危机,泡沫学校……我认为这一切源自于教育成本控制机制的缺失,可究竟该如何设计该机制才能使高校教育成本更好的运转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8 10:06:00
  Maybe this mechanism does exist ,but not operat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3 15:47:00

关键一点,在中国,教育是一件必需品,而且是中国人的偏好,中国都以读大学为自豪,因此中国的高校需求简直太大了。这是从需求来看。

从供给来看,我国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虽然鼓励民间办学,但是实际上民办高校仍然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并没有完全放开,这就使得高等教育的供给方面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垄断性。虽然国内各个高校之间也有竞争,但是由于其投资主体都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因此,从产权主体来讲,仍然是“国有企业”为主。而且中国的高校不是实行董事会制度,缺乏外部监督,在行业分类中一般被人们归于事业单位一类。而所谓事业单位,虽然在国外有公共事业之含义,但是在中国,其实是带有国家出资,与政府采取同样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甚至其管理人员也与政府公务员采取同样的级别职称待遇等等含义。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与就业制度的改革,取消毕业生计划分配制度,学生自谋职业,学生非常重视学校、专业等形象符号资质,以便于毕业后就业。因此,高校之间也引入了一些竞争。高校修建的一个目的,可能是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以便更好的吸引学生。但是更为根本的,现在中国高校的大楼修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可能与某些地方政府搞形象工程具有类似特征,而且还可能从建筑中捞一些回扣吃吃,中饱领导们的私囊。

严格来讲,国有高校的一切建设,是一个公共财政问题。应该按照公共财政的办法来进行,比如说进行项目评估,接受社会监督等等。但是我们往往看到一些高校横征暴敛(征土地扩大校区),不知道这与房地产开发商征地有什么区别。

目前的高校的成本,不知道有没有纳入到统一的财政预算之中,有没有接受系统的社会民众监督。

我们中国的社会民众,对于政府应该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国有高校也应该象国有企业一样受到社会公众监督却不抱有同样看法。无论如何,大学在社会公众心目的地位还不是太差,因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国有大学与国有企业一样,也是一种公共财产,关于国有企业的种种讨论也可以适用于国有高校。

而且一个核心的问题是,高校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其学费收取应该是一个公共选择问题,应该象铁路定价一样接受价格听证会的质疑,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竟然还没有一所高校的收费是经过听证会程序的。教育部也没有就高校收费开过什么听证会之类。

因此,中国高校的公共财政问题,一是学费毛涨,二是成本控制不严。这些问题的完全解决,需要一个健全的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监督制度的建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3 16:02:00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3 20:58:00

学费爆涨只不过是学生替高校教育成本失控买单罢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两大问题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恰恰是这两样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两座大山。教育改革,医疗改革,最终还是苦了百姓大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7 11:02:14
楼上的话让我想起了毛皇孙谈房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