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5087 14
2005-05-03

证券分析员要经常为上市证券做“估值模型”(Valuation Model)。估值的方法派别繁多,不过最常用的始终是“现金流折现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 DCF)。不过,在一些证券业分析人士看来,这个貌似科学的估值模型,其实很是儿戏。最荒谬的是,模型假设估值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能够预知资产在有生之年带来的净现金收益,把未来现金流转化为现值(Present Value)的折现率(Discount Rate),也没有客观标准。有资深市场人士称,曾经应用过DCF模型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一个假设的轻微改变,估值都会出现莫大变化,结果计算出来的数字,究竟有多大参考价值,其实很成疑问。该人士总结道,所谓的估值模型,只不过是假借数学模型之名,把一门本来依靠大量主观臆测的估值工作,包装成为一门科学,证券分析员因而被冠上“专业人士”之名,同时享有比传统专业人士更优厚的待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3 15:33:00
任何科学都有主观的因数存在,所谓客观都是相对而言的,DCF法当然也不例外,可是主观也有高下之分,所以才有好的分析师和不好的分析师,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否定DCF法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4 20:02:00
同意,这样估值才成为艺术而不是匠人的工具,价值差别在于此,否则人人都可以用DCF,都能赚到钱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5 13:31:00

新人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22:23:00

好好学习估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4 14:24:58
F2,F3说的有道理,lz可以去看看《新财富》上的那些年度分析师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