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5143 14
2010-06-06
在读过stephen penman的financial accounting analysis and security evaluation,以及关于估值模型探讨的paper后,发现我国的券商内部所用的模型还是可比倍数和FCFF,可比倍数模型的应用面较小,主要是应用于IPO或者M&A。而FCFF模型中涉及的不确定变量较多,而绝大多数paper都比较推崇RIM,但是好像券商基本不用,考虑到这一模型并没有应用上的瓶颈,而且估值较为准确。那为啥券商没有人去用呢,很是疑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6 16:07:20
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7 11:07:58
FCFF与RIM模型理论都没有问题,但是对未来的现金流或是剩余收益进行预测,则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情况好时估值会出现高估,而在不好时又会出现低估。尽管可以通过处理降低这种偏差,但人为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另外从投资者角度,他不需要知道相对于价值是高估还是低估,更多的是需要知道相对同类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特别是基金这种以相对业绩排名为主的机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7 23:07:51
估值是个很纠结的问题..国内的券商报告在这方面确实做得比较粗糙...对RIM不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8 09:57:49
其实用的最多的是EPS跟EV/EBITDA,因为更直观,更简单,更好沟通。
准确与否不是他们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8 12:15:57
问题在于可比法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