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382 2
2007-07-12

第一回走进华尔街

书名:独闯华尔街  来源:  作者:陈思进

华尔街和好莱坞一样,实际上已经不是个地理概念了。就像好莱坞是美国主流电影业的别称;华尔街就是美国证券市场的代名词,是全球80%以上金钱的集散地。

所谓证券(Securities),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Fixed Income,也就是所谓“债券”,包括美国各级政府和各大公司发行的Bond;另一类是Equity,也是各类股票。购买债券的是“债主”;而拥有股票的则是股东。

所有这些证券基本上都是由华尔街的各个交易所(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等)、纳斯达克的电子交易系统以及最新潮的ECN来交易的(我曾在最大的ECN中的一家BRUT ECN任高级金融软件分析师两年。关于ECN,我将另文介绍)。

华尔街最大的Players(所谓的“I-Bank",在国内称“投行”吧)10来家。最为老牌的是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和JP Morgan,以做IPO(上市的Underwriter)M&A(公司兼并)最多;帮富人管理资产最多的是欧洲三大家:UBS(大概翻成瑞银吧,其实他们是收购瑞士银行的一个大财团)CREDIT SUISSE(瑞士信贷,瑞士第二大财团,我曾在里面任职两年)和Deutsche Bank(德意志银行,就是当年兼并我所在的BANKERS TRUST那一家);三家“后起之秀”:花旗、汇丰和我目前所在的美国银行的证券公司,因为我们的母公司是全球前三家超巨大银行(MEGA BANK),所以目前这三家证券公司成长最快,这也代表了所谓“One-Stop Shop”发展方向(也就是在一家金融公司就可以得到所有各项金融服务的意思) ;另外还有几家传统的中型Players,如Lehman Brothers, Bear Stearns等等,他们在其他金融领域里占有优势。

目前整个华尔街的从业人员30万人,而在这前1015大投行里就职的估计占了一半儿;还有一半人在其他无数的中小公司从业,这些公司一般是做配套服务于这10来家大公司的。

06年10月16日

第二回在华尔街闯荡的三类中国人

http://www.jrj.com 书名:独闯华尔街  来源:  作者:陈思进

大家都知道,华尔街是美国精英的众望所归之处。而在20年前,华尔街基本上是美国白人的天下。就像电脑是因特网的火车头一般,80年代以来,电脑也成为华尔街的火车头,所以最早进入华尔街的中国留学生应该是做电脑软件的;而随着不少数学物理高手进入华尔街做模型分析,中国留学生进入华尔街现象引起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记得10年前纽约时报就曾大幅报道过;而第三类是金融专业毕业进入华尔街的,他们从事金融分析、交易员和管理基金等等。当然这“三个代表”只是大致的区分,不是绝对的。目前在华尔街的中国人,电脑专业也必须懂金融(单懂的电脑的职位大都外包到印度、新加坡、俄国等);而做金融分析和做模型的也要懂电脑,要会开放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华尔街“生存”下去。

前年看到过一个统计,目前在华尔街主流公司资深的从业人员中,中国留学生背景的大约8001000人。所谓资深,一般是指在这个行业里滚爬十年以上者。其中第一类占大多数,估计在600800之间,这类人的年税前收入一般在18万到20万之间(底薪+奖金+各类福利,如退休基金、健康保险、人寿保险等等),我可以算这一类的典型;第二类的入门要求很高,至少要名牌大学的数理博士,他们的底薪一般在15万到18万,奖金和业绩关系比较大,做好了,奖金可以拿到8万,甚至10万以上。年税前总收入一般在25万到30万之间;而第三类情况很复杂,很难一概而论,像曾在大摩的谢国忠和瑞士信贷的陶冬都属于第三类。而我老同学的王光宇曾是第二类的,他是北大的物理学士、硕士,美国名校的博士。起先,在华尔街主流公司做了两年模型,后来做了六年Fixed IncomeTrader (交易员),前些年去香港发展,和陶冬、谢国忠他们都是哥们儿,现在回到了纽约,和一个华尔街老美大腕儿合伙搞了一个专门投资的中国基金叫:Jade Capital (积德基金),前些日子投资800万给中国的一个读书网站,豆瓣网,非常成功。目前对国内的影视业开始产生兴趣,正在做功课。

自己做投资公司的,不管多小,哪怕一个人,都很容易引起国内的关注,这可能和国人普遍的“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心态有关吧,总觉得公司再小,也是自己做老板好……(有点儿离题了,呵呵)。而他们的收入就很难说了,多的可以到达上百万一年,少的可能每年就只有三、五万,就和大多数在美国开中国餐馆的小老板差不多了……

06年10月17日

第三回主流公司头衔的背后

http://www.jrj.com 书名:独闯华尔街  来源:  作者:陈思进

华尔街大多数主流公司将职工分成10级(Band),不同的Band有不同的薪水段,奖金级别、假期的天数、因公司业务对外交际的费用高低、退休金的比例等等都和Band挂钩,这和国内的24级干部级别真有异曲同工之趣。如Band8以上,每年两周有薪假期;Band 7Band 6三周;Band 5Band 4是四周…

这些Band如金字塔般分布,数字越大,职务越低,人数越多。50%的员工属Band 10Band 8,这些员工没有Title,一般被称为StaffNon-Officer。有的以专业命名,如助理会计师、助理分析师、软件开发员等等。从Band7开始就进入了中层,一般对外就可以用名片了,这一级一般还是用专业作为Title,前面加上Senior(资深或高级),如高级软件工程师、高级分析师,高级会计师等等,如我在Brut ECN是时“高级金融软件开发分析师”(Senior Financial Software Developer Analyst,够长的吧),这就算专业职称上的最高的Title了。

Band 6以上的Title就是“行政”上的职务了,可以开始负责一个部门或一个项目。Band 6一般的Title就是AVP(中文翻译为“助理副总裁”),我在瑞士信贷时就是AVPBand 5VP(中文译为“副总裁”),对外的名片上用的就是“Vice President”,我目前就是这个级别。在美国的华尔街主流公司里,一般华人,特别像我们这样留学生背景的,能到VP基本上就到顶了。像我们要成为VP,除了至少要干个10年甚至15年,而且还最好要隔三差五不停地“跳槽”才行(这我会在另外一文“升迁秘诀”里详谈的)。

再上面Band 4PrincipalDirector(中文可译为“董事”或“合伙人”),这是中层中的最高级别,王光宇当年在香港工作时,好像曾是Principal;而高层中最低职位Band 3MD (Managing Director),中文里各种翻译都有,最多的翻译为“董事总经理”,如原来大摩的谢国忠、瑞士信贷的陶冬就是MD 。我们这些留学生背景的,如果在美国是VP的话,一旦被派到亚洲的分部,一般立马跳一级,甚至两级,个中原因那就要另写一篇文章来详细分析了,其实对明眼人不必细说了。

最高级别的员工为Band2Band1,就是总公司和各分公司的CEOCFOCTOCIO等等。暂时我们留学生背景的(包括在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分公司)好像还没有到这个级别的吧,就不提了。

06年10月18日

第四回。闯入华尔街(上)

http://www.jrj.com 书名:独闯华尔街  来源:  作者:陈思进

94年初,虽然我马上就要拿到电脑硕士学位了,但硕士课程大都是理论的,我还没有一点儿实战经验。为弥补这一不足,我参加了“Novax 电脑技术培训学校”举办的讲座。课后,讲课的老师告诉我:“Novax 的课程对刚毕业的学生特别有好处。它除了介绍新的技术外,还提供一些实际的项目让学生做,这等于是在积累经验。” 但一门课却要2000美元,这差不多是我一个学期的学费!思前想后,我最后还是决定:“上!” 我跟Novax 学校商量了一个“批发价”:上一套系列课程,共5门课,1000块一门,共5000美元。半年时间修完。同时要做几个真实的实战项目。 经过培训,我的履历上就有两年的专业经验了。

那时一般生活英语我早已过关了,但找工作,特别是进华尔街,必须说一口专业的英语。陈冲到美国后的第一年,为了练就一口“好莱坞英语”,曾花一小时150美元的昂贵价格请老师。那是人家陈冲!我只能找“物美价廉”的老师。我听朋友说许多公共图书馆有一些义工义务教授英语,便找到一家图书馆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头儿Tim,他年轻时曾是银行经理。我们一见如故,而他正好也对汉语感兴趣。 “我看不如这样:我们每周见三次,每次四个小时,用两小时说英语,两小时读中文,如何?”他提议。 OK!”我们一拍手,“成交!” 结果,花了9个月,我终于练就了一口“职业英语”,而他却没有学会几句汉语。

获得了电脑硕士学位后,同时我的F-1学生身份也就无效了。美国移民法规定我们留学生可以有一年的“实习期”,其实就是让我们找工作。如果一年找不到的话,就必须打道回府了。我参加了几次协助找工作的讲座,它指导我们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谈及其他一些找工的技巧。教我英语的 Tim 也教了我一些技巧。

我先按学生中心统计的美国500家大公司的名册,一气发了200封求职申请。按讲座学到的要求,要用质量一流的纸和信封,用激光机打印简历和求职信…… 这些花费对那时的我来说是很大的。平均一封信就要1.5美元。200封信就是300美元。可是两个月过去了,一个回音也没有。

后来我才了解到像我们这种高科技专业,多半是通过所谓的“猎头”找工的。于是我每周六买一份《纽约时报》,猎头公司的广告全在上面。我先发出了一些简历,这回好了,果真有回音了! 我陆续接到一些猎头的电话。要是我“发挥”得好的话,有的猎头就会让我去和他们见见面。

毕业快二个月了,猎头倒是见了不少,可是都没有下文。正着急时,我接到了一个叫 Brian 的猎头电话。他约我去面谈。那天我穿了西装,乘上地铁,赶到了Brian处。他衣冠楚楚,很有派头。只见他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了我一会儿,寒暄了几句之后他突然问道:“你这套西装是什么牌子的?” 我感到很诧异。这是第一次有人问我这种问题。下回再接着谈。

06年10月19

Merrill Lynch(美林证券)

美林证券是世界最著名的华尔街证券零售商和投行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美林由Charles E. Merrill创办于1914 17日,位于正在纽约市华尔街7号。几个月后,Merrill的朋友,Edmund C. Lynch加入公司。随即公司正式更名为美林 。目前,美林在世界超过40个国家经营,管理客户资产超过1,800亿美金。截至去年底,美林在全球共有54,600多万员工。华尔街交易符号为:MER,股价在 87美金上下,P/E13

第五回闯入华尔街 (下)

书名:独闯华尔街  来源:  作者:陈思进

上回说到,那个 Brian 在面谈时问我穿的西装是什么牌子的。我低头扫了一眼自己这身西装。这西装是我新年时刚花了150美元买下的,虽不是名牌但也是意大利制造的呢!“好像不是全毛的吧?!”他又问:“你的皮鞋也不行。袜子太短了。领带的花式不够正规。” 看来,我这身打扮找工作是不行的。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将这事告诉了太太。 我说:“看来以前我找工作没有进展,一部分原因是在服装上。” 太太小玲道:“是啊,别看美国人平时穿得随便,但一到正式的场合是不含糊的。”

第二天,我赶紧和太太到高级百货公司买了800美元一套的 Hugo Boss 西装。 这套西装穿在身上,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这时再一看,我的衬衫、领带、袜子、皮鞋,对比之下都成了丑八怪,顿时让我无法入眼。我和小玲一咬牙:“全换!” 我们又花了近500美元,一口气配了全套的 Hugo Boss,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我到镜子前一照,换了个人似的,绝对不比 007 差!

   当我穿着这身名牌再次出现在Brian 面前时,他的眼睛放出惊异的光彩!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明白了我的意思,哇!这会儿你看上去‘酷毙了’!这就对了!这样去找工作就不会有问题了。” 于是他让我坐下来,开始询问我的背景、学历、技术等等,我这才感到“有门儿”了。

   进华尔街对我们来说,最难的要算“身份关”了。 在美国,像我们这样留学生要在美国获得绿卡,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和有身份的结婚,我已“名草有主”,这条道不属于我;第二是难民类。包括政治避难、战争避难等,当然也不适合我;第三是职业类,特别是第二优先是获得硕士学位并有雇主的,雇主担保。我就属于这一类。要有身份,就必须有雇主担保;而没有身份,就意味着85%90%的工作机会将离我而去!

   我开始了为找专业工作而奔波的“长征”。不断应约去美林、高盛、联邦储备银行”等面谈,但“身份关”就是过不了。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再过8个月,我就只能回国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我渐渐绝望之际,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自称姓“黄”的人的电话,说他是Bankers Trust的一个部门经理,他那儿正需要像我这样的人。鉴于我以往的“身份挫折”,我立即告诉他我是需要担保的。没想到他说:“只要我用你,我会为你担保的!”

   我和“黄”见了面,原来他叫Juan,是南美人。他说我要从事的工作是开发一种投资银行用的风险管理软件包。见面没谈几分钟,他就问我何时能上班。 我说:“现在就行!” 他说:“那好,你下周一开始上班。年薪3.8万。”

我感到简直是在做梦!我在华尔街上兴奋地狂奔,就像4年前在上海美国领事馆拿到签证后在乌鲁木齐路上的风雨中狂舞一样!

06年10月20

Citibank (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按市值计算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花旗银行是在中国开办业务的第一家美国银行。1902年5月15日,花旗银行的前身之一“国际银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开设分行,这也是花旗银行在亚洲的第一家机构。截至去年底,花旗在全球共有29万九千员工。华尔街交易符号为:C,目前股价在50美金上下,P/E为12.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2 10:24:32
没了?咋不完整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3 21:00:50
楼主,后续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