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10-15 01:01:16
摘要 利用作者收集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官二代”学生与非“官二代”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 (约280元/月)。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父母的政治资本本身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关键词 政治资本,工资溢价,代际间传递
说白了就是所谓的政治关系资本,这种关系资本具有代际转移的作用,并且带来了额外的财富效应。就像外国看中国一样,很多问题都想不明白,实际上在中国靠的不是市场淘汰机制,靠的是政治关系淘汰机制。不管你愿不愿意说,反正我是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01:09:14
摘要 利用作者收集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官二代”学生与非“官二代”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 (约280元/月)。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父母的政治资本本身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关键词 政治资本,工资溢价,代际间传递
这种所谓的政治资本将会给中国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一则,它破坏了市场上正常的竞争规则,即不是靠技术进步来获取竞争优势,而是通过寻租维持政治关系来获得竞争优势,它有可能排斥了原本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个体,而保留了通过政治关系生存的路径依赖性,最终恶性循环。当然具有政治关系的个体,如果本身就拥有在竞争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禀赋,例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那么这种政治关系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就有可能减小。二则,在信息对称的状态下,它会打击原本有创新动力而没有政治关系的个体,弱化了个体进行创新的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01:12:25
摘要 利用作者收集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官二代”学生与非“官二代”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 (约280元/月)。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父母的政治资本本身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关键词 政治资本,工资溢价,代际间传递
这个可以建立一个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选择机制模型,前提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机制,一是获取市场优势来进行竞争、二是通过寻租获取政治资本或继承政治资本来获取竞争优势,模型的结果变量就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即创新是否会停滞。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不妨交流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07:56:17
antoni09 发表于 2012-10-14 22:56
严格的说,OLS的大样本性质不依赖分布的正态性,也就是说,作者无需检验样本分布的正态性。
经典的多元回归就是假定正态分布的。
如果研究者认为服从其它分布,则需要给出分布的检验。
这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08:03:37
nuomin 发表于 2012-10-14 22:06
2. 样本足够大就能够保持正态假设检验吗?
这个回答我想有两个:1.大数定律可以保证在样本数足够的情形下 ...
样本容量到什么程度才是“足够”?
十三亿国民收入悬殊也是正态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08:10:43
nuomin 发表于 2012-10-14 22:06
2. 样本足够大就能够保持正态假设检验吗?
这个回答我想有两个:1.大数定律可以保证在样本数足够的情形下 ...
根据你逻辑的再推理一下:

1.样本“足够”大,w(收入)是正态分布的;
2.样本“足够”大,ln(w)(对数收入)也是正态分布的。

那么,还需要对数正态分布做什么用?  
O(∩_∩)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09:21:34
摘要 利用作者收集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官二代”学生与非“官二代”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 (约280元/月)。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父母的政治资本本身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关键词 政治资本,工资溢价,代际间传递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还是没有解释清楚收入差异的来源,实际上,在中国工资收入的增加背后要看获得该收入的劳动强度和时间长度,官二代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政治资本,这也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或多或少依赖的是建立政治关联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而官二代正是这些企业寻租的一个媒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0:50:26
davil2000 发表于 2012-10-15 07:56
经典的多元回归就是假定正态分布的。
如果研究者认为服从其它分布,则需要给出分布的检验。
这还有什么 ...
OLS的有限样本性质中确实包含了误差项的正态分布,但是OLS的大样本性质不需要这个假定,也就是说,即使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也不影响作者文章中估计系数的一致性,其渐近检验也是可以接受的。请参见hayashi的第二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0:58:23
davil2000 发表于 2012-10-14 20:04
尊敬的夸克先生,

看似你对李教授的大作非常支持了。可在俺看来,这篇文章是一个欧美经济学论文的仿造 ...
我也插一句。
假设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等经典的OLS假设得出的是BLUE性质的估计量,但现代计量中作正态分布的已经很少了吧。
一般只要解释变量与残差项不相关,它的系数就是一致估计量,作者也在文中是这么强调的“一致的”。
分布正态与否似乎不是问题。另外,作者用了 稳健的标准差,也不是传统的标准差,也与这个考虑有关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1:09:43
antoni09 发表于 2012-10-15 10:50
OLS的有限样本性质中确实包含了误差项的正态分布,但是OLS的大样本性质不需要这个假定,也就是说,即使样 ...
李教授的论文显然使用了经典回归模型
经济学的MOTIVATION在这里含混不清
你所谈论的只是参数估计的问题
这种辩解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1:23:57
davil2000 发表于 2012-10-15 11:09
李教授的论文显然使用了经典回归模型
经济学的MOTIVATION在这里含混不清
你所谈论的只是参数估计的问题 ...
很奇怪哎,李教授的论文就是一个回归模型,哪里分什么经典的现代的?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已,你从经典角度看,作者确实需要做正态检验,但你从现代观点看,作者无需这么做也可以。另外,根据你的看法,恐怕现在绝大部分实证论文都要改写了,因为都没有做任何正态性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1:42:44
antoni09 发表于 2012-10-15 11:23
很奇怪哎,李教授的论文就是一个回归模型,哪里分什么经典的现代的?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已,你从经典角 ...
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的线性回归就是经典回归模型
其中一条重要的假定就是正态性  
这不需要我来解释吧
至于是否需要分布检验的问题,答复如下:
成熟的市场经济 一些研究是重复的  可以使用约定俗成的前提假定
至于中国的经济嘛 对不起 还称不上市场经济
生搬硬套其它市场的模型无异于东施效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1:46:46
davil2000 发表于 2012-10-15 08:10
根据你逻辑的再推理一下:

1.样本“足够”大,w(收入)是正态分布的;
不管是什么分布,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都渐进服从正态分布。大数定律,伤不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1:51:14
呵呵  你的逻辑真好玩。一个回归模型,还需要特别申明是不是经典模型?难道你申明了这个模型就不具有大样本性质?有这么作茧自缚的?不和你争了,没什么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1:53:23
nuomin 发表于 2012-10-15 11:46
不管是什么分布,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都渐进服从正态分布。大数定律,伤不起啊
狮大王,你的观点存在逻辑谬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2:04:25
瀚海星云 发表于 2012-10-15 11:53
狮大王,你的观点存在逻辑谬误了
说说逻辑错误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2:15:15
davil2000 发表于 2012-10-15 08:03
样本容量到什么程度才是“足够”?
十三亿国民收入悬殊也是正态吗?
足够的意思还不明白?这个足够是和你确定的测量误差决定的,如果想误差小,那么容量大一些。比如,误差减小一半,容量增加四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4:43:12
这篇论文存在两个致命性的命题。
1.在理论上,无视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决定机制,先验的假设父母及大学生个体本身的特性是决定工资的主要变量,从而遗漏了决定大学生工资的重要变量,如企业类型(所有制),工作强度等,大家可以看一下这篇论文的决定系数,那是相当的小,虽然误差项包含的变量与解释变量如果是独立的话,R2并不那么重要,但显然这样的假设是非常勉强或不成立的,由于没有把真正决定工资的变量控制住(控制再多的能力变量也没用,因为大学生的工资原本就不是个体能力决定的,只有在低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能力才是重要的),显然结果是有偏的。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实证脱离了经济学理论的支撑,属于拍脑袋的实证。
2.在实证分析方面,由于数学语文成绩。学生会干部等在个大学间不具有可比性,成绩严格意义上是个主观变量而非客观变量,在A大学取得100分,有可能在B大学只能考20分,另外,各省高考生也具有异质性,高考成绩虽然标准化处理了,但也只能在同省内考生相比,无法比较省与省之间的高低(后几张表都没有控制省变量)。总而言之,论文采用的控制能力的变量是相当失败,所以结果也就不具有可信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4:49:57
上面有人提到大样本,大样本的界定,本质上取决于母样本的大小,而非样本数量。所以,这篇论文的样本无法称为大样本。当然,抽样方法科学的话,小样本也可以是正态分布的。所以没有必要关注样本数量,而应该关注抽样的方法,即数据是如何取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5:26:03
raku8731 发表于 2012-10-15 14:43
这篇论文存在两个致命性的命题。
1.在理论上,无视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决定机制,先验的假设父母及大学 ...
批评使人进步。所以我不知道论文作者为什么不给出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不能因为理论难做,我们就按照西方的模式照葫芦画瓢进行实证研究(虽然结果很有意义,但是也符合人们常识,论文本身并没有给出严格的结合中国的机制分析、加深人们的理解,这也涉及到上面大家讨论的背后的统计假设)。作为中国领航的劳动力经济学专家,我觉得作者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不过,同样的论文可以发在top field JDE上(说明有足够的价值),但又如夸克说的,可能有一定的不妥。监督和批评促使人们进步,有得罪之处,望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6:29:29
raku8731 发表于 2012-10-15 15:43
这篇论文存在两个致命性的命题。
1.在理论上,无视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决定机制,先验的假设父母及大学 ...
企业所有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据MHE第47页“3.2.3 Bad Control” (Angrist and Pischke, 2009)关于bad control的讨论:一般在Mincer方程中只关注教育本身,不能控制如职业、所有制、行业等。("bad controls are variables that are themselves outcome variables in the notional experiment at hand.")
实际上本文技术上的问题“可能”是:在控制了“能力”之后,依然有很重要的、不可观测的遗漏变量存在。这个遗漏变量“丰富多彩”,大家提供了很多可能的猜想。但如何解释和解决,需要进一步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6:59:52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10-15 16:29
企业所有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据MHE第47页“3.2.3 Bad Control” (Angrist and Pischke, 2009)关于bad co ...
这个是这样的,因为能力(比如教育水平)会影响职业、行业等,所以在考察能力对收入低的影响时,不能把职业、行业等会受能力影响的变量放入线性回归计量模型中,不然就会过低估计能力的效应。但事实上,所有制对工资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这样的逻辑反过来也说明用OLS是不合适的,应该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7:04:51
再加一句,如果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职业选择等也是完全是能力决定的,所以放入职业选择就是画蛇添足,所以是bad control。但我国的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并非竞争性劳动力市场,我要质疑的也就是基于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计量模型无视我国大学生工资真正的决定机制,这在计量分析中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不可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7:13:19
raku8731 发表于 2012-10-15 17:59
这个是这样的,因为能力(比如教育水平)会影响职业、行业等,所以在考察能力对收入低的影响时,不能把职 ...
对您前半段的解释没有异议,这是我们都接受的看法。

关于改变模型的问题,这要看作者到底想如何研究了。一个可能方向是使用control function approach来解决遗漏变量问题,这样是否控制能力也就不是“必须”的了。同时,考虑所有制,我同意,在OLS的前提下应该是不合适的。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logit或者probit看“官二代”是否更容易进入容易寻租的行业。关于寻租行业的问题(Hu and Yao, 2012 )对于党员身份做了讨论,应该可以借鉴。如果能找到显著的证据(常识是,应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那么遗漏变量问题就严重了。

小结:我的看法还是使用CF的办法,相对安全地解决遗漏变量——毕竟遗漏变量可以涵盖很多方面,一个人很难于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7:20:20
我不清楚李宏彬、孟岭生为什么不采用匹配、IV等方法,虽然这些方法都不是完美的,但至少比OLS要好。
计量模型从结构模型——IV——倾向性的分法——自然实验——社会实验,显然结构模型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必须有理论依据。而越往后,模型的理论支撑要求就逐步降低,而更强调对于结论的理论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21:42:38
lightingstar 发表于 2012-10-15 10:58
我也插一句。
假设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等经典的OLS假设得出的是BLUE性质的估计量,但现代计量中作正态分布 ...
BLUE不依赖正态假设,同方差就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6 09:38:29
人大经济论坛越办越好了,要是人人都这样发言,那才叫学术争鸣呢?收获不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6 10:42:36
xwsky 发表于 2012-10-15 21:42
BLUE不依赖正态假设,同方差就可以。
谢谢,你说的对!
初级计量经济教材中那五条经典假设并不是必须的。

扰动项的分布只与估计系数的标准差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6 11:11:32
raku8731 发表于 2012-10-15 17:20
我不清楚李宏彬、孟岭生为什么不采用匹配、IV等方法,虽然这些方法都不是完美的,但至少比OLS要好。
计量模 ...
个人感觉这些方法也不一定好。
自然实验咱们就别奢望了。
PSM好像就是一个大杂烩,不管什么变量,倒进锅里就是了。另外,在构建propensity score方程时,用什么变量来解释“是否官二代”?“官二代”是由父母的特征决定的,而不是由孩子内生决定的,想要很好解释这个,可能需要样本 爷爷奶奶的数据。即使这样,匹配的效应也可能会很差。
IV也面临这个问题。什么变量能影响父母当官,而又不影响孩子的收入(是否等同于不影响 父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control Function 也是要对 选择行为(‘是否官二代“)进行刻画。和上面问题类似。

感觉这与一般的估计教育回报面临的样本选择问题不太相同。此文中的样本选择是 样本的父母(或样本的祖父母)根据样本父母的特征作出 是否当官 的选择,因此选择变量与扰动项中(被遗漏的)样本能力因素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选择变量影响 样本能力,但 选择与否 不是根据 样本的能力大小作出的)。

总体来看,方程控制了父母的特征(收入、教育水平等)就够了,不需要对 样本的能力 进行控制(如果父母仅仅是通过这些被控制的父母特征来影响样本的能力)。所以,后面的 高中成绩什么似乎不太重要。

但不知 作者 为什么不 控制 样本是否上211 大学,有实证表明 是否上211大学对 大学生的工资影响相当大。

感觉在可获得变量较少的情况下,OLS甚至要比PSM,IV, control Function(样本选择模型)更稳健,那些方法不一定好,操作起来还麻烦,当然看起来漂亮,可能文章好发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6 20:54:26
txsnowsea 发表于 2012-10-14 12:16
加上211变量以后,估计就没有办法复制这个结果了。 太多的实证文章经不起拷问。如果李老师能把文章发到AE ...
      可以控制下各地区一本录取比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