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7682 94
2012-10-14
<SPAN p

狗卵按:下文转自物理学术界牛人封东来在复旦大学的一次讲座,谈年轻人为什么适合做学术.

封东来是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经常见他开一辆bmw x5在负担校园里百般穿梭.他是教育部第七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以在高温超导领域的成就荣获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贾乌德·侯赛因(UNESCO Javed Husain)青年科学家奖,并于2010年获得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虽然他不是做经济的,但是对待科研的态度其实是不分学科的.以下谈话多少对诸位会有启发.



为什么说科研适合年轻人?科研本身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特别适合年轻人做的事。

第一、科研是一个最浪漫的事

有机会让你接近我们的mother nature,揭开大自然背后的奥秘,这我认为是很浪漫的事情。刚刚上大学的时候选择物理,完全是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些物理学家的这些故事。上了大学之后主要受了两本书的影响,一本书是上海社科院赵鑫珊写的《科学、哲学、艺术断想》,他是个科学哲学家、作家,写了很多漂亮的科学、哲学、艺术方面的著作,他对爱因斯坦等有很多的研究。他讲述了这些大科学家有非常深厚的宗教情感,他们对科学工作是出于内心深处对宇宙,也可以说上帝接近的过程,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引用康德的一句话:头上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当你扪心自问的时候,是一种很浪漫的感觉。我当时中了这个,就死心塌地去学习物理。后来看了一本书《混沌开创新科学》,讲了混沌学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的历史,那里面包括生命、物理到经济学等,甚至到整个宇宙、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非常令人兴奋。

第二、科研是很热闹的事情

年轻人都喜欢热闹,我觉得科研是很热闹的事情,不是关起门来建一个模型就可以。例如,我做的实验要用到同步辐射,上海光源就是国家一个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各行各业,包括生物、化学材料等都可以用它。我们做实验须跑到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同步辐射实验室,学了很多技术,认识了很多朋友。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对生物一直感兴趣。我一直想怎么用物理去研究生物,这也是我们下个世纪的方向。当然生命是很复杂的,我想就先从简单的开始,先做有机方面的工作。后来我和我们系的孙鑫教授讨论可以用同步辐射里的非弹性散射技术去研究有机材料的发光机制。我在孙鑫教授的帮助下,先在华东理工大学田禾教授那里找到样品,然后又在日本Spring8同步辐射的台湾光束线上申请同步辐射实验时间,并与那边的科学家蔡永强博士合作完成实验。做出来之后不知道怎么解释,就又找到了中科院化学所的帅志刚研究员,他是做理论计算的,最后把数据完全地解释了。于是我们合作发表了第一个用非弹性散射技术测量有机材料激子色散的工作。仔细想想其实我什么也没干,样品是别人的,实验站是别人的,理论也是别人的。我就把大家聚集到一起,从不同学科的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很多新的朋友。所以说搞科研非常热闹。

第三、科研很适合年轻人

因为科研照抄别人的东西没什么意思,科研好玩就在于创新,创新需要独立思考,很多创新就是从交流、交叉中得到的。我一个朋友是做原子分子物理的,我们在一起讨论技术问题时发现我有些实验结果正好涉及到他的领域,于是我们一起合作在原子分子方面做了很多实验,这也是通过交流交叉实现的一种创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我们复旦化学系金国新教授听说我向田禾教授要样品很不高兴,开玩笑说咱们自己就有样品怎么到外面合作。所以我们一起合作研究他们生长的有机磁体,这方面他是外行我也是外行,做了大半年,虽然最后没有很好的成果,但是毕竟打开了一扇门。最近我们在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李儒新研究员讨论合作。他们是做光学的,手头有500个阿秒的超短激光。500个阿秒是短到光才能走了1.5个微米的这样一个距离。他有这个技术,我们想在一起合作进行研究凝聚态物理,看看凝聚态和这个新的激光技术在一起有什么新的好玩的东西出来。

第四、科研其实是很玩命的事情

年轻人可能也喜欢玩命。我最玩命的一次是连续做了48小时,出门一晃眼睛就黑了,后来发高烧也没有人管,过了一个星期烧才退。但只要实验结果好,就觉得非常值得。前年铁基超导出来,这是一个新的高温超导,全世界的科学家在赛跑,如果你手里没有东西就算了,一旦看到一点东西,没有发表出来之前精神压力非常大。第二天早上起来别人可能就贴在网上,你所有的工作就浪费了。那半年我们全组的学生没日没夜,同学们很我。记得我那时候夏天到日本仙台的东北大学的一个组访问,他们做合金。利用他们总结出来的合金的规律,我预言了一个新材料,并且随后学生确实发现了这么一个新的超导,我们非常高兴。可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网上有美国的一篇文章,是一模一样的组成。总的感觉是体力上的玩命还行,但是精神上的压力更大,如果你不想走在前沿就算了,如果你想在前沿就要处于偏执狂的玩命状况。

第五、科研是一种冒险、寻宝,也是意外的邂逅和艳遇

你总是不重复你的导师。最没出息的科学家是做了一辈子一直在重复他的博士论文。我们经常说的到野外,在你熟悉的画面以外去做一些新的东西,这是非常冒险的。对年轻人来说,你有经费的投入、时间的投入,甚至职业生涯,如果失败有非常大的风险。为什么说有意外的邂逅呢?我们有一次在做一个固体的实验时,有个信号很奇怪,我们把样品拿掉时信号仍然在,说明信号不是从样品上来的。后来发现这个信号是来自于冷却样品用的氮气,就引出我们对气体做了很多研究,这就引出了我和原子分子物理那个朋友后来的合作。我的导师经常说,鲨鱼有一个本能,几公里之外的人身上有一点点的血腥它都会闻得到,游过来吃掉你。在科研中,我们需要嗅觉灵敏,闻得到那个血腥味儿。

第六、科研是一种冲动

年轻人需要一点冲动,不要老谋深算地算来算去。所谓冲动就是你有idea的时候,不会想是好是坏。有些人会做一个计算,再仔细考虑很多细节,可能等两个月才能决定是做还是不做。而我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经验是,经常大部分idea都是不好的,但是有一个idea以后你去做,经常能够种豆得瓜,还是不错的。很多年前我想到研究高温超导中一个特殊的现象,我们当时很快动手去做这个实验,后来发现数据和想的完全不一样,却发现了另外一个效应。

第七、科研会带给你狂喜经历,就是年轻人所说很high的感觉

我的朋友吴茂昆先生跟我讲过一个例子,他刚刚毕业不久当助理教授那会儿,赶上高温超导出来。很多人都在找新的超导,他和他的韩国学生两个人在实验室里,一下就用液氮看到了他们生长出来的一种材料是超导,当时这个材料的超导温度超过了液氮温度。大家知道一升液氮只有几毛钱,一升液氦现在要大概130元钱,很贵,常常用不起。所以他们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真正让超导可以便宜地使用。他当时和他的韩国学生两个大男生抱在一起跳了半个小时,就是停不下来,心里是一种狂喜。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当然没有他这么大的感觉。我们有一次在一个实验站干了两个多星期,一直找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突然当你看到一点点迹象的时候,非常非常高兴。当时压抑了大概七八天之后终于找到了,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的感觉,心中非常快乐。不管做哪行哪业,这辈子有几次这样的感觉是非常棒的。当时的兴奋心态是实实在在的享受。

第八、科研可以让你永远年轻

我们物理系的老师带学生的方式有点像学徒制,往往是一对一的交流,我们研究组因此很少超过10个人。我每次去国外做实验一般都会带学生去,一对一非常近距离地指导他们。在我办公室里还有一张桌子是给学生准备的,在某段时间对某个学生进行直接的指导。很多学生的写作不是很好,我在写的过程中常让他们坐在旁边看我怎么改。我们平时一起聊天,有机会还一起滑雪,一起爬山,等等,和年轻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一直很年轻。我虽然现在已经奔四了,但是总是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年轻。

最后科研也是精神的传承。现在会经常想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的学生真正把你的精神方面的东西传承下去,包括你做报告的习惯、分析问题的思路,等等,我觉得这是最有价值的事情,我可以培养一些年轻人。

总结上面这些,可以看到科研确实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它可以让我们非常兴奋,非常快乐,可以让你去经历很多浪漫、冲动或者开心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14 17:3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4 17:37:00
mingjingfeitai 发表于 2012-10-14 17:30
呵呵,搞研究,可能没那么复杂,就是四个字:清心寡欲!!!
苗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4 17:40:13
科研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拼身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4 17:44: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4 18:28:18
可能是年青人有时间、有精力、有体力去做科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