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9719 48
2007-07-22
农民工异地打工反思-将进一步拉大地区差距

在中国繁忙的铁路交通线上,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异地打工的农民工。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为此喝彩,说: 一方面部分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农民工把挣到的钱寄回家,改善了家乡亲人的生活。

20年过后又是怎样的图景了?曾经南方周末调查:父亲20年前打工月收入不到700元,20年后的儿子也只挣钱不到700元。如果二十年前这笔前还可以寄回家的话,今天可能在城市只够吃饭,据调查,很多民工打了一年工过年没挣钱回家。

做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分析:由于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在纯市场力量,没有政府干预,没有工会代表的劳方谈判压力的作用下,劳方受到资方的压力下,工资将长期处于不变的低水平。这样被剥削,做苦力的农民工工资被压的很低,也许仅仅够维持很低的生活需要,他们挣的钱除交给铁路,花在打工所在地外,几乎没什么钱带回去。这样,农民工的消费花在打工所在地,他们不仅为打工所在地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还提高了打工所在地-沿海和一些个全国性大城市-的购买力,而他们的家乡将更加贫穷,家乡又是他们做了多年苦力后的归宿.......

他们打工的地方感激他们吗?不一定,由于生活窘迫,受到歧视,他们痛恨城市人,他们会感谢违法的事,这里原因不少,城市人也对他们没有好感,社会分层是非常明显的。异地打工还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犯罪率上升,各种犯罪,农民工长期在外,身心经常受到扭曲......

政策建议很难,首先现在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就是统一全国税制;再有就是政府应干预市场,应对市场失灵,在人口大省加大投资等。其中一个是教育不平等,据有关方面调查,北大,清华的农村学生只有不到17%,如果贫穷的地方,再受不到人力资本投资的话,地区差距将会越拉越大,加剧社会地区之间的裂痕,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将变得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31 08:51:00

从一开始就是扭曲的政策,先人为制造不平等,现在这种不平等进入自我循环的阶段。

改革的关键是改掉无实际作用的政策,适应和引导新的变化,在做好全民基本保障(教、卫和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废除户籍制度,改革目前仍然和户籍制度挂钩的身份证制度。

如果现行的户籍制度有效,为何隔一段时间就要人口普查?最近居然还搞计生人口调查......没有保障和实际权利的户籍和身份证制度,太可笑了。在这些基础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更是非常堕落和腐朽。

通过自由流动和竞争(哪怕是恶性的)才能真正逐渐抹平这些人为的不平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1 19:11:00

应该对土地制度进行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 15:15:00
低工资模式的影响,社会综合问题急待解决。长此以往,社会只会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害怕,付出更多的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 16:01:00
在中国劳动力过剩的今天,劳动力的价值就很难得以市场经济的形势出现,所以才有较低的农民工工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 16:02: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