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7-31 19:49:00
以下是引用pupil在2007-7-31 9:18:00的发言:

忘了回答你的问题了,马克思的观点是:经济危机来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无政府状态和工人的相对贫困。

如果让我说,这个才是最正确的。

好吧,你认为马克思最正确,这是你信仰的观点,我不再和你争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 00:00: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7-31 19:46:00的发言:

我给你说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也就是说,有效需求不足,中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会出现,而且现在就是中国的现实.

第一,你还是在说会出现,没有说明白为什么会出现。
提醒一下,应该怎么说话吧:既然你承认和分配制度有关,那么至少应该说明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哪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第二,现实中有,和必然会出现,也就是说跟制度必然导致其出现是两回事。

第三,好好看看凯恩斯后继者所提的政策建议以及政府所使用的政策建议,除了后剑桥学派,有哪些是在社会制度和分配制度层面的?

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基本机理;如果你真正要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那么你要做的文章还很多--但到现在为止,你自己看看,自己是怎样论证的,提出了什么论据,是怎样的逻辑--而问题是,如果没有能够论证成功这一点,就别急着去宣布马克思的错误,宣布高鸿业的错误。

这是最基本的学术责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 0:09: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 00:07: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7-31 19:49:00的发言:

好吧,你认为马克思最正确,这是你信仰的观点,我不再和你争论.

第一,我所赞同的是观点,也支持的也正是这一观点的科学性,而不是出于对谁的信仰,有要随便扣帽子。

第二,把一个并不成立的帽子扣过来,再指着这个帽子讲:“看,又一个马克思的信徒--我不希和这样的人争论”甩手而去。

--如果是为了面子这么做,那真的是挺可怜的;如果是出于误解才扣错了帽子--那这个误解的智商也太低了
--不知你是哪种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5 01:30:00
假设一个命题,那就是凯恩斯需求理论可以不加以改变就可以在中国的具体经济活动中作演绎,结论是可以在某个特定经济活动中使用,否定条件,1、存在不支持特例,2、在某个经济活动中部分能用。请论证这个命题的正确性,最好是否定效率最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7 21:05:45
好贴,值得继续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7 22:39:28
这个帖子跑题了。
我对第一帖的评论如下:(第N次复制)
阅读主题- 解析“价值转形”问题。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3-26 20:37:00的发言: 证明转型问题,如同证明上帝能用男人的肋骨头造出女人一样,既荒诞没有科学价值,又不可能。 详情见人大经济论坛[学者专栏]李克洲《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真理和谬误》。。。。。。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tel.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377428&id=14267&page=1&skin=0&Star=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7 22:54:01
我一连写了几篇评论《通论》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估计比国内所有经济思想史学者提出的总和还要多,是对,是错,众说纷纭。
坦率的讲,我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制度的分析,比凯恩斯要深刻地多。但是,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分析,比马克思要全面的多。
凯恩斯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看成既予的,需要缓慢改良的制度;而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看成必定发展到走向崩溃的社会制度,要通过工人阶级革命成共产主义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00:42:56
fujo11 发表于 2009-7-27 22:39
这个帖子跑题了。
我对第一帖的评论如下:(第N次复制)
阅读主题- 解析“价值转形”问题。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3-26 20:37:00的发言: 证明转型问题,如同证明上帝能用男人的肋骨头造出女人一样,既荒诞没有科学价值,又不可能。 详情见人大经济论坛[学者专栏]李克洲《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真理和谬误》。。。。。。
        同意这个贴子的观点。
        价值转型这个问题的提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价值问题目前的尴尬局面,是价值内容与现实脱节。所以鉴于此,有好事者就提出想个办法接轨?
        问题是我们连价值定义存在的问题都糊涂,都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值得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却去想办法与现实接轨?延续它生存的希望?(实际上是捞稻草的心理)

        如果价值理论存在问题,应该继续修正和改进原理论,而不是去提什么转型。
        转型的说法确让人匪夷所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08:10:34
没学经济的高手 发表于 2009-7-28 00:42
fujo11 发表于 2009-7-27 22:39
这个帖子跑题了。
我对第一帖的评论如下:(第N次复制)
阅读主题- 解析“价值转形”问题。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3-26 20:37:00的发言: 证明转型问题,如同证明上帝能用男人的肋骨头造出女人一样,既荒诞没有科学价值,又不可能。 详情见人大经济论坛[学者专栏]李克洲《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真理和谬误》。。。。。。
        同意这个贴子的观点。
        价值转型这个问题的提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价值问题目前的尴尬局面,是价值内容与现实脱节。所以鉴于此,有好事者就提出想个办法接轨?
        问题是我们连价值定义存在的问题都糊涂,都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值得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却去想办法与现实接轨?延续它生存的希望?(实际上是捞稻草的心理)

        如果价值理论存在问题,应该继续修正和改进原理论,而不是去提什么转型。
        转型的说法确让人匪夷所思。
============================================
既匪夷所思,又荒诞不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21:14:43
转型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错误思想上面:即每个商品的价格必定与其价值存在偏差。但是,马克思自己曾经强调,生产价格的成立必须建立在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那么我们试想想,如果资本等要素能够充分自由地从一个行业流动到另外一个行业,那么每个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这种偏差会长期刚性地存在吗?即商品的价格会长期而刚性地高于或低于其价值吗?这是不可能的,要素自由流动必定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偏差,从而使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再存在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转型”问题了。因为每个商品的价格等于其价值,社会全部商品的总价值必定等于其总生产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22:20:54
hhj 发表于 2009-7-28 21:14
转型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错误思想上面:即每个商品的价格必定与其价值存在偏差。但是,马克思自己曾经强调,生产价格的成立必须建立在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那么我们试想想,如果资本等要素能够充分自由地从一个行业流动到另外一个行业,那么每个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这种偏差会长期刚性地存在吗?即商品的价格会长期而刚性地高于或低于其价值吗?这是不可能的,要素自由流动必定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偏差,从而使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再存在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转型”问题了。因为每个商品的价格等于其价值,社会全部商品的总价值必定等于其总生产价格,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根本不存在你所说的错误,即每个商品的价格必定与其价值存在偏差。马克思的意思是,只有资本有机构成高于或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或行业,其生产价格才高于或低于其价值。而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致的部门或行业,其生产价格将等于其价值。再说了,批评价值转型问题不是不可以,但批评者应该用马克思的概念与分析方法去推理他的理论是如何出现矛盾的。而你却用自己的概念(价格与价值不会长期存在偏差)去批评马克思的价值转型理论,这本身就是批评者的无知。因为你的概念(价格与价值不会长期存在偏差)正确与否还是个问号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9 07:44:06
吴本龙 发表于 2009-7-28 22:20
hhj 发表于 2009-7-28 21:14
转型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错误思想上面:即每个商品的价格必定与其价值存在偏差。但是,马克思自己曾经强调,生产价格的成立必须建立在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那么我们试想想,如果资本等要素能够充分自由地从一个行业流动到另外一个行业,那么每个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这种偏差会长期刚性地存在吗?即商品的价格会长期而刚性地高于或低于其价值吗?这是不可能的,要素自由流动必定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偏差,从而使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再存在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转型”问题了。因为每个商品的价格等于其价值,社会全部商品的总价值必定等于其总生产价格,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根本不存在你所说的错误,即每个商品的价格必定与其价值存在偏差。马克思的意思是,只有资本有机构成高于或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或行业,其生产价格才高于或低于其价值。而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致的部门或行业,其生产价格将等于其价值。再说了,批评价值转型问题不是不可以,但批评者应该用马克思的概念与分析方法去推理他的理论是如何出现矛盾的。而你却用自己的概念(价格与价值不会长期存在偏差)去批评马克思的价值转型理论,这本身就是批评者的无知。因为你的概念(价格与价值不会长期存在偏差)正确与否还是个问号呢?
你所说的“马克思的意思”并未证明每个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之间不存在偏差,在马克思看来,价格与价值完全相等(所谓“资本有机构成”完全一致)只是特例中的特例。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正是试图要证明,在他认为普遍存在的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偏差的情况下,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劳动价值论仍然成立。
马克思这个生产价格理论与转型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将生产价格外在强加于商品价格之中,而不是由商品价格内在地形成生产价格。这是这个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