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再一次升温,相应的加息等宏观调控手段更是紧追而来,在此不想就政策的合理与否进行讨论,只是提示几个认识上可能的误区。
1、物价指数和CPI并完全是经济过热的问题。我国近来的CPI指数提到与粮食价格上涨有重要的关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活物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拉高了物价总水平。但是这并不完全是居民收入增加,增加消费的结果,而是由于粮食安全问题的保障体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国外粮食市场的一系列影响等造成的。在此仅提示一下问题:
国外与我国一样,都要给农民以相应的补助,但是方式不一样: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使用农业补贴的形式,这样方式,降低了成本,粮价会下降。日本使用的是购买补贴的形式,也就是说购买当地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购买者获得补贴,这样农产品价格是上升了,但是购买者的实际支付不增加。
而我国实行的则是拉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办法,这有一些问题:粮价上涨的收益不一定完全归农民获得,产业链条的其他环节,可以以此为理由,进一步提高了后续产品的价格,这样社会上付出的补贴很多,而真正落到农民手里的不一定多,但是物价水平却肯定被拉高了。
2、消费的增长应当正确看待:最新数据表明,近期我国消费占GDP比例的,首次出现了增长。不可否认为,消费少,投资多一直是我国面临的结构性经济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消费增长超过投资增长实在是大喜事,但是当前的消费增长却要正确看待。
首先,消费增长的原因中,部分是由于CPI上涨造成的。
其次,近期的另一数据可能大家也记忆尤新,就是我国工资平均的增长远远超过物价水平,但是物价水平上涨所遇到的抵制情绪却依然很大,原因就是工资收入增长中,两极分化严重,高收入者了垄断部门的收入增加,拉高了工资平均水平的上涨。依此,我们还可以就当前的消费增长有如下认识:
1、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少甚至有实际收入水平有下降,日用消费品的价格水平上涨--但是,日用消费品的价格弹性小,该花的日常消费还是必须花,甚至由于价格水平的不涨,他们的这部分消费在名义上反而增加了。
2、高收入者收入大幅度增加,他们的奢侈品消费价格弹性高,随着收入的增长,这部分消费必然快速增长。
所以,总体上来说,不管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消费水平都提高了,但是这并不是埋头朝着经济结构良性改善的方向的变化。
最后,正确看待我国的投资增长。投资增长过快当然不是好事,但是,我国当前的投资有以下向个问题:
1、很多投资的生产面向国外,以出口为方向,会拉动需求,但是不一定造成国内的生产过剩。
2、我们判断投资过多,很大程度上不是从总供给总需求的宏观平衡的角度来看的,而是以投资品价格水平上涨来断定的,而投资品价格水平的上涨,可能反映的不是投资量过多,而是投资的能源消耗大,重化工业发展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