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209 0
2007-07-23
<br>
<P><STRONG>维护高考制度公平性(非平等性)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可行之道(个人观点)</STRONG></P>
<P><br><STRONG>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思考,所以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但是观点也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会发生变化。</STRONG></P>
<P><STRONG>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之中,1999年高等教育的扩招,院校的合并调整,和211,985工程都是近几年中国建设高等教育的重点举措。但是高校体制改革到底改如何进行,这个一直都是所有人关注的话题。</STRONG></P>
<P><STRONG>首先,每个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其实都很大的不同,但是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办学权力下放并且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还有一类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利用国家的力量普及高等教育,学生的责任很少,负担也比较轻;第三类是以的实际情况,国家的影响是主要的,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混合制(我的观点),他们的高等教育吸取了欧洲和美国的特点,并且融入了自己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保留了比较严密的选拔机制。</STRONG></P>
<P><STRONG>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其实还是入学招生和教育资源的问题。那么既然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制度,如果不加引导,教育盲目资本化和产业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矛盾日益尖锐的国家来说,是有害的。</STRONG></P>
<P><STRONG>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可以说每个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是走了自己的路,完全照搬和拷贝别的国家的只有发展中国家,也没有一个成功的。</STRONG></P>
<P><STRONG>1. 高考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精英选拔制度(elite system)。欧洲大学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淡化了这种制度,而美国的大学(也是我最熟悉的)是基本上就没有形成过这种制度。美国从殖民地时开始,高等教育就一直出于完全自主,自我发展的状态,美国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正是由于美国建国后一百多年间教育的无ZF状态,所以各地的人就干脆在自己家门口盖房子建学校,所以才打下了今天4000所大学的基础。这个和英国和欧洲一开始就建立精英大学是不同的。所以,精英大学实际上是普遍现象,而美国的这种情况应该是特例。</STRONG></P>
<P><STRONG>2. 高考制度和精英制度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高考制度为中国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也为发达国家的大学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个是美国学校所公认的,他们也看到了这种体制的优势,并且很多人都对美国的教育过渡产业化提出批评,甚至一些人都知道中国的211和985 program,只是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STRONG></P>
<P><STRONG>3. 高考制度的最大优点是其公平性(equality)。不管出生,一律以分数决定录取,这种制度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在他那个很薄的小册子里提出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但是,教育的目标恰恰和市场化的经济目标不完全一致。根据人力资本理论,(Schultz & Becker) ,让一个家境条件不好,但天资聪明而且勤奋的孩子上学所给社会带来的效率要远远高于给有钱的人的资质一般和懒惰的孩子。所以,社会一定要保障穷人的孩子,特别是聪明勤奋的孩子上学的权力。而高考的按分数公平录取做到了这一点。</STRONG></P>
<P><STRONG>4. 地区性平等(Egalitarian)的难题<br>高考制度的另一个合心问题是地区录取不平等,有些省份的考试分数比有些省份高很多。这个又分两种情况:<br>1) 本身教育资源紧缺的省份: 比如新疆和海南,在这些地区,即使是最好的学生也只能考到400多分,比一些地区低200分,原因是教育质量的滞后;</STRONG></P>
<P><STRONG>2) 经济发达的直辖市: 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这些地区,学生普遍考分较低,不是因为教育资源太差,而是主要因为两个原因:<br>a.恰恰是因为生活条件较好,所以生存危机感比别的地区的人要小,准确地说, 他们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给他们带来的效用比其它地区的人总体上要小, 所以他们的进取心就不强, 所以(总体上)考不高。这是主要原因。<br>b.一部分学生有很广泛的知识和素养,但是考试能力不高。</STRONG></P>
<P><STRONG>由此可以认为,可能对于中国的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高考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制度;但是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高考制度还是很合理的制度。</STRONG></P>
<P><STRONG>如果要求所有地区的学生都按照一个分数线录取,那可能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因为这样一些省份恐怕就没有人能上大学了。而北京,上海之所以大学多,录取率高,也是因为当地的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原因。所以全国统一的做法是没有办法也是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不了的。</STRONG></P>
<P><STRONG>可以认为:恢复高考制度,就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也标志了中国结束了毛主席时代的地区性平等的状态。</STRONG></P>
<P><STRONG>5. 保持公平,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兼顾各个地区的利益<br>所以,我个人认为,高考制度改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br>1) 继续维持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一定要保证它在每个地区招收都是以按分录取的原则,也就是说,它能够有效地选拔出各个地区的优秀人才;这样保证从新疆来的400分的考生和从湖北来的600分的考生在智力和素质上应该是一样的;</STRONG></P>
<P><STRONG>2) 必须以ZF的力量,加大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国和发达国家实际上差得比较大的是基础教育,并不是高等教育。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落后的农业州高等教育事业也相对比较少,这个也是自然的,但是基础教育并不比发达的州要差,这样才能真正缩短地区性的差异,也是缩短全国性的贫富差距的重要方法。</STRONG></P>
<P><STRONG>3) 在公平的前提下,可以有限实行"双轨制",即让一部分交钱上学,然后资助另一部分人,提高总体的效益。</STRONG></P>
<P><STRONG>4) 扩大普通院校的规模,建设各种有特色的院校,比如一些院校可以大量开设热门和急需的专业,而另一些院校可以开设比较冷门的研究型专业,研究型院校要把办学的资源分流,主要是要把一些实用型的专业让给普通院校,然后国家大力投入科研力量建设精英研究型大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转专业。</STRONG></P>
<P><STRONG>总而言之,如果不让穷人上学,不仅损害社会公平,而且损害了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让富人上学,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在我认为,这两个效率都不能丢失,但是让穷人上学,特别是让很多有才能的穷人孩子上学更为重要。教育首先是要选拔优秀的人才, 然后才是培养所有的人, 这是一个历史性任务. 高等教育的解决途径还在于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真正发展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而现在高等教育的问题恰恰是有很多是由各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STRONG></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0:48: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