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022 0
2012-10-23

多位国际投行人士提供的结构性矿场并购开采融资方案,内容大致类似。通常有两种,一是年息高达10%-15%的开采贷款融资;另一种则是在开采贷款利率降至5%的基础上,投行有权在矿场开采到一定阶段,按一定价格将债权转成矿厂的20%-30%股权。“附加条款可以变更。”一位加拿大投行人士说,比如换成融资方――投行从每吨矿产销售利润中抽取20%-30%红利,但前提是矿场开采量达到规定数额。“魔鬼总是藏在细节里。”一位熟悉矿产并购开采融资的国内企业家直言,结构性开采融资条款都对矿产品位高低执行严格规定,如果实际矿产品位与勘探报告不一致,投行会追索超过20%年利息作为利益补偿。


由于这些条款通常出现在合同不起眼处,容易被国内企业家忽略,但投行却能借助其中的文字游戏赚取不菲收益。如,企业家没有分清矿产勘探报告里矿物资源量(地下有多少矿量)与储量(可开采矿量)内涵,造成实际开采量低于勘探报告预估值,投行以产量未达到预期为由,追索高额利益补偿;或中国企业在拟定收购矿场独家销售权条款时,没对“可卖矿石量”做具体约定(按市场条件还是按实际矿产品位),也让投行有机可乘。部分国内企业家则另辟蹊径。


北美投资讯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司徒富(Kelvin szeto)表示,去年以来,加拿大各家交易所资源类上市公司高管,都前往中国寻找投资者。部分公司花费数十万加元向当地ZF申请某地域勘矿权,公司登陆加拿大创业板后,四处寻找中国投资者出资数百万美元完成初期开采可行性报告,换取上市公司控股权。一旦拿到采矿权,加机构所持股份项目可行性研究账面回报高达5-10倍,却将矿场开采环节所面临的严格环保评审程序留给中方。尽管多数加机构身称一旦矿场进入开采生产环节会有超过10倍回报,但考虑到初期开采可行性报告误差率高达30%,意味着30%中国投资者在收购处于勘探环节的矿产类上市公司时,已注定失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