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价值论中采用二重性分析方法将学术研究引向歧途的分析
在劳动价值论历史上,二重性分析方法是一个长期使用,而且是人们引以为荣的学问内容。
但是,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研究出来的学术内容却容易让人质疑,无法获得人们的一致认可。
例如,人们对商品的采购或用二重性对劳动的分析,我们看看会存在什么问题。
决定人们购买一件商品的决定因素,不可能仅仅是商品的价格,是全面考察商品性能与价格。商品性能是人们考察的重点。
用二重性分析法对劳动者的分析,脱离实际。雇佣者要考察被雇佣者的劳动能力,根据其能力确定报酬。这个过程在二重性分析中完全无法得到体现和分析。
下面分析一下这个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这个方法并不适于经济学采用。
二重性分析法,在数学上实际上一个矢量分析法。如,在物理学中对一个力的拆分,可以拆分成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是一个平面的两维的分析法。
可是,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大多采用的是逻辑分析法,是一维的。而且在用语言描述的理论体系中,是无法采用和使用两维分析法的。因为用语言无法把两维的元素和运动变化给予真实的描述出来。
二、采用二重性分析法会使分析脱离真实,内容严重失真
还是以物理学中对力的拆分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如果我们对力的分析只分析其水平部分的变化,人们会很快明白,这样的分析方法在物理学中是不对的。会使分析内容严重脱离原来的关系,失去真实性,导致结果不科学和不真实客观。
而目前在劳动价值论中二重性分析正是采用这个的分析方法的,其结果也很难得到人们的一致赞同。例如,马克思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将人的劳动力(能力)拆分成生命部分和有用性两部分来分别研究,完全失去了人们对劳动能力的直观认识和真实性的研究。人们完全看不到劳动力(能力)在社会生产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也完全看不到劳动能力在社会中地位与价值的关系。
三、劳动价值论采用二重性的后果
用二重性分析法来分拆劳动力进行分析的后果,是严重失实的,也无法与现实挂钩的。
(按劳动价值论的语境)劳动价值论中研究的价值是研究价值与人的劳动能力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价值与人的关系。经过二重性的分析后,价值研究完全异化,转化为价值与人们生命时间的关系。这样的分析对经济学研究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完全失去了价值与劳动能力的对应关系。
小结:二重性分析法不适于经济学语言描述体系的理论研究。采用二重性分析会导致研究结果失真,与事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