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378 13
2012-10-30

大学生恋爱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作为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座象牙塔,大学时代的恋爱也特别的单纯,大家往往会凭借一时的心动或冲动而开始一段恋情,有的磕磕碰碰,有的惨淡收场,也有的地久天长。这或许就是因为缺乏理性的分析。现在我们就来根据一个假设的实例研究一下大学生恋爱的市场。

一、   经济人假设与恋爱市场假定

假设A女和B男,均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即在一定权力界限

之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把大范围的大学生恋爱市场看成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市场,不存在男女搭配不均衡等问题,恋爱遵循自由自愿原则,A、B双方均有唯一好感且互为供需方。

而当他们两个构成一个寡头市场,形成一比一的市场博弈格局,即要从大范围的市场上脱离出来并阻止其他潜在的市场进入者,就必须要发出一定的信号,这个信号一般是两人恋爱关系的确定。

我的分析将从这两个市场着手——大范围的恋爱市场和二人恋爱市场,并分别进行博弈论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

二、    大范围的恋爱市场的博弈(进入二人恋爱市场前)

大范围的恋爱市场上的经济主体显然不止A和B,A和B要走到一起必须要经过层层竞争和博弈。“唯一好感”假定了双方是彼此的最大化效用,“彼此好感”则假定了双方可达到的权力界限。

现在双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出信号进行博弈,这一轮主要是同市场上其他潜在竞争者的博弈。现实中这种信号有很多种,比如B男会故意向A女调侃套近乎以示对其的关注,B女也可能会对A男的话题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以示好感,所有的信号目的只有一个:告诉对方自己的好感。我们在假设另有C男喜欢A女,D女喜欢B男,那么A、B有以下三种选择(另A先选):

A——B, B——A;(最优状态,也是双方的占优策略)

A——B,B——D;(不会存在,因为双方是彼此的最大化效用)

A——C,B——D;(次优策略,逆向选择,信号发送不充分时存在)

A——C,B——A;(不完美结局,没有均衡,信号发送不充分)

我们可以看到在信号发送充分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第一种最优状态,这可以称得上一种纳什均衡,此时A、B双方在大市场上的博弈胜出,进入第二轮博弈。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在这里会存在一个类似于二手市场的恋爱市场,也会出现逆向选择,也就是上述第三种情况,恋爱成功却选良难选优。优秀者和优良者面对的时间约束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在质量(成本)上前者高于后者,如果幸运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博弈的结果必然是优秀者退出竞争,从而使爱情为优良者获得,这 就是“爱情市场”上的逆向选择!这也是“A型剩女”产生的原因。

当然这里的信号不只是单方面发送方或接受方的事情,在恋爱市场上,信号最本质的体现就是彼此的了解,当你深入的了解对方时,你才能掌握更完全的信息,从而减少逆向选择的发生,从而避免优秀恋爱市场供给的萎缩。

三、    二人市场博弈(进入二人恋爱市场时)

第一轮博弈在生活中可以理解双方进入暧昧时期,第二轮博弈则可看作是表白时期。现实中也有很多由于双方在表白时期博弈失利难以进入二人市场的例子。

这一轮的博弈主要是A、B双方的博弈,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第一轮信号不受重视的情况。(因为在暧昧时期的情感很多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这会导致市场主体双方对信号的不信任。)这就会形成一个囚徒困境,博弈矩阵如下:(注:往往表白方要承受遭拒的风险,收益要减少,我们统一以0和5来代表表白与不表白的收益)

          B

     A

不表白

表白

不表白

影响不大(5,5)

受挫   (5,0)

表白

受挫    (0,5)

在一起 (0,0)

A想:B——不表白,A——不表白

      B——表白,A——不表白

B想:(同A)

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最后的占优策略是互不表白。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而且摒弃了信号发送的有效性,而现实中毕竟最后走到一起的是多数。下面分析的就是信号有效发送和接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大,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双方在一起会是最优选择,这样他们也就成功的进入了二人恋爱市场。

四、    恋爱成本分析(进入前后)

根据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成本主要包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在大学生恋爱市场上也存在同样的成本。

显性成本主要是恋爱过程中的现金和物资的直接支出。隐性成本有两层意思:一是恋爱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或挫折所带来的非物质负担,一般表现为心理压力和情绪失调;二是恋爱的主动方会失去被追求的幸福感,而这也是一笔巨大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则是在恋爱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资源如果投入到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或另一个恋爱对象中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在这里对于一些偏好学习的学霸来说,他们学习的边际收益可能会大于恋爱的边际收益,那么他们付出的机会成本就更大了。沉没成本一般是一段恋情结束前或追求失败前所付出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可实可虚,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情感上的。

五、    恋爱收益分析(进入后)

大学恋爱成本如此之高,那为何还有无数大学生追求爱情呢,归根结底它也有其相应的回报,用经济术语来说,就是收益。首先,爱情是人类最高级的情感需求,没一个正常人都需要爱情;其次,大学恋爱对减少大学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有重要作用,弥补了父母关爱的空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它包含减少孤独感,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理解等情感,相信这也正是恋爱最大的魅力所在和最吸引大学生的地方;再次,大学恋爱给人带来的最大收益应该是心理满足感,包括自信、充实、奋进等积极的心理体验。当然也不只有正收益,也会有负收益。如果A和B经常一起出入图书馆、相互鼓励,那么他们的收益多半是正收益,相反如果他们经常逃课去逛街或者吵嘴等,则会产生一定的负收益。

谈及收益,也不得不说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在两人的恋爱市场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性,当然有好有坏。例如一对情侣在图书馆一直聊天对于他们来说有收获,可是对 周围同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六、    恋爱市场均衡分析

分析过恋爱市场的成本与收益,接下来就应该分析大学生恋爱市场的均衡了。根据帕累托均衡,要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使爱情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付出和回报要相等。但这里有一个矛盾,爱情的成本是时时都要付出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但是爱情的收益特别是长期收益却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或者很长时间才能够得到,这是爱情在一段时间里只有短期收益,但甜美的感觉和新鲜的刺激会随着接触的增加而减少,这也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从而使有些人产生付出与回报不等的感觉,导致爱情问题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在爱情上是短视的,这也许是人们不断的分分合合的原因吧。

在大学生恋爱中有很多分手的例子,分手的原因各有不同,或性格不合,或感情变故,或现实阻碍,但在这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无不是因为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边际收益递减到小于边际成本。而为何最终有的恋人的边际收益会小于边际成本,有的则不会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七、    恋爱市场综合分析

通过以上对大学恋爱市场进入的博弈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均衡分析,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假设,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市场上的经济主体间的关系和行为的制约因素。其中制约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尽量对称的信息才能给恋情带来尽量少的阻力和压力,而这种信息也就是现实中的理解信任,同时发的信号要有效也要需要当事人的勇敢面对。

当然,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经济人和恋爱市场的假设之上的,现实中不会存在完全符合假设的情况,所以结论也只是一种推论,不尽完善之处,还望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30 18:47:26
看到假设我就不想看了,首先假设就跟现实不挂钩,恋爱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完全盲目的,作为一个在恋爱的经济学学生,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现实告诉我,如果我爱上了一个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所以我不想看这篇,可以说我武断,但跟恋爱一样,没有原因。或许过段时间会再看看这篇东西,倒是再评论吧。现在可以忽略我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0 22:14:07
YB_Sun 发表于 2012-10-30 18:47
看到假设我就不想看了,首先假设就跟现实不挂钩,恋爱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完全盲目的,作为一个在恋爱的经济 ...
呵呵,我是在分手后写的,也许比你还武断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1 00:29:09
呵呵,你写的我也想过,用的方法也差不多,这些都是在与女朋友闹矛盾时想的。所以我觉得在恋爱受挫时可以使人冷静,更接近理性人,感觉经济学离不开心理学,但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于心理学不挂钩,有时使事情变得难控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1 10:33:15
爱情不是游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1 11:24:54
看来爱情使人愚蠢这话有点依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