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752 1
2012-10-31
茅于轼:银行隐性的窟窿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茅于轼


  垄断赚的钱是靠损人
  茅于轼:从老36条到新36条都有这个内容,实际上门还没有开。最起码一点,民营资本能不能进入金融业,政府也是几次想要突破这个,但看起来是非常困难。其他的垄断行业也没有多少改进。
  所以,尽管有这些想法,但是没有落实。按理讲,中国的经济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把这些问题解决了,GDP增长还有很大空间的。但是要落实这些相当难,从老36条到现在快三年时间了,没什么进展,可见里面的障碍很大,因为垄断集团有很大的利益。垄断者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它妨碍了公平竞争,妨碍了财富的创造。垄断赚的钱是靠损人赚的钱,竞争赚的钱是真正的财富状态。我们现在靠垄断赚钱,损害了消费者。公平竞争下赚的钱是真正的GDP,那是真的创造出来了。
  所以,中国要解决经济往上,垄断首先要解决,恐怕所有人都同意这个看法,连垄断者也认识到这一点,但它有利益问题在里面,不大愿意放手吧。还有政府管的一些事,政府的利益太强大了,不愿意放手。
  银行暴利是一个现实
  茅于轼:银行暴利是一个现实,而且银行业的老总们也说,我们赚钱都赚得不好意思了。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不是凭本事赚钱,我靠垄断赚钱。而且通货膨胀5%,给大家的利息2%点多、3%点多,完全没有利率自由化和市场化,靠着垄断利息就能赚很多钱。
  我国的银行金融业,特别是银行是最大的财富状态机会,或者讲现在有非常大的浪费在里面。银行不能起到改善资金配置利用效率的作用,最需要钱的地方得不到钱,亏损的项目有的是钱,这就是金融业有大问题。金融业干嘛吃的?钱尽其用,把钱用好了。现在我们把钱用在歪地方,好的地方不能用,这是银行业的问题。
  银行隐性的窟窿
  茅于轼:我觉得银行业有很大的问题,现在从账上看坏账的比例很低,但是隐性坏账比例非常大。所谓隐性坏账就是银行贷款干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都不赚钱。不赚钱就不能还本,不能还本就变成了亏空。到了该还的时候还不出来,现在还没有到该还的时候,但是这两年就要到了。
  因为2008年那些项目都投产了,投产就看出来了,这些项目是有钱赚还是没钱赚,现在大部分的高铁,甚至全国的高铁都是赔的。有些高速公路车走得很少,也是赔的,这都是大问题。地铁修了那么多,恐怕都是赔的。当然地铁赔还有些道理,它有人在用。那个没车的高速公路,那个赔就毫无道理了,又没有用,还要赔钱。地铁赔钱它有它好的外部性,这个赔一点有它的道理,但是高铁我觉得修早了,我们收入水平没到那个地步。
  所以,我坐了几次高铁,大部分的状况空位子非常多,说明大家还是坐不起。这些项目,还有一些是大学的贷款,大概也要上千亿了,大学怎么赚钱?大学是赔钱的,它怎么还这个钱?这些都变成窟窿了。中国经济的大危机就在这上面,这些窟窿一旦暴露出来,就变成金融危机了,到那时候就有麻烦出现了。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
  茅于轼:从整个GDP平衡来看,中国储蓄非常高,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差不多50%。这么高的储蓄一定要转换为投资或者是出口,但现在我们不能增加出口了,因为出口外汇储备已经太大太高了,所以转换成投资是对的。
  问题是谁去投资?我觉得还是要民间资本去投资,应该鼓励民间资本。现在民间资本投资的机会能赚大钱的,政府都垄断了,所以民间资本很少有机会投资。
  那就变成了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就有一个问题,往往是亏本换项目。政府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的消费,一般讲为什么投资?为了扩大将来的消费,但是政府投资不是这样,政府投资是为了把今年的GDP用掉,这两个不同的目的,管你项目有效益没效益,对将来的消费有没有用,我先把它投了,政府投资是这个目的。
  民间投资是不一样的,它一定要赚钱的,赔钱的项目,私人资本是不会投的。所以,增加投资不错,问题要增加私人投资,不是增加政府投资,这一点我们有很大问题。从土地的获得,就在政府手里面,资金的获得,也很大程度靠政府。然后还有很多市场的进入,也是政府在那里决断,所以说了半天民间投资很难投,民间很愿意投,比如说金融业、石油业、通信业,进不去。所以,这个事要有重大的变化,没有重大变化,这个状况改不了。
  房地产的老问题还在
  茅于轼:房地产的问题是市场不完善,不从这个问题解决,用一个限购、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解决不了问题。政府必须用市场,发现房地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然后用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它。
  房地产问题,首先是供给不足,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再加上18亿亩红线粮食安全保障,土地就是大问题,房价这么高就是土地贵,土地为什么贵就是政府控制了,你让老百姓自由买卖土地,房价马上就下来了,用不着你管调控。当然还有很多别的问题,收入分配畸形,高收入的人买好多房,低收入人买不起;还有储蓄率太高,大家不消费,就是买房;还有没有投资机会;好多因素造成房价虚高,而且投机房非常多。要从根本上解决。
  这些问题解决了,房价自然就稳定下来了,现在用限购、用行政命令,背后的问题还在那儿。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土地供给受限制。土地价高、房价高、收入分配很畸形、储蓄的钱不能转化为有效投资就去买房,这些问题都不解决,用一个限购没用的,老问题还在那儿。
  现在的情况,房价泡沫没有破的原因是投资者没有把房卖了,钱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他不愿意卖,就保留那个房。一旦房子卖了,我的钱可以投资,可以赚钱,他就会把房子卖了,这个时候泡沫就破裂了。这是很危险的。但是这一步说老实话,很难避免,我看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事。
  我觉得房地产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土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储蓄要有投资机会,没有投资机会就要买房,你要把投资机会敞开,老百姓的资金有地方去,能赚到钱,他就不买房了。
  "您幸福吗?"
  茅于轼:幸福一方面取决于物质,物质很穷,吃饭都吃不饱,谈不上幸福。从物质上讲,现在应该是比较幸福的,中国几千年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收入这么高。从总体来讲,你看我们这个社会真是非常的富有,虽然收入分配很不好,但是最穷的人也比过去强多了。过去最穷的人是饿肚皮,现在最穷的人是肚皮不饿了,饿肚皮是很难受的,你们没有捱过那个难受的劲。
  但是物质只是一方面,幸福不幸福还看他心情舒畅不舒畅,心情不舒畅,物质很丰富,总得说起来就不够幸福。现在中国的幸福观的问题,除了很少数收入很低的一部分人,大家收入提高了,但是幸福不满足的原因,就是物质以外的问题。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财产的保护、社会的正义这些东西是心里头不安全吧,财产保护、社会的正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幸福观的问题,剩下的就在于本人了。但是从客观上讲,就有条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31 21:11:55
银行业的利润确实很多
银行利润为何这么高?
——两会代表委员剖析商业银行“日进斗金”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赵晓辉 顾瑞珍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04日   03 版)

    我国商业银行从未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连续多年实现利润高增长,并产生全球最赚钱的银行,2011年净利润突破1万亿元;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饱受非议:在作为贷款主体的实体企业“嗷嗷待哺”之际,靠存贷款利差获取“暴利”。

    银行是在以怎样的盈利模式“日进斗金”?银行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改革着力点在哪里?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代表委员对此积极建言。

    利润破万亿——银行凭啥日均进账28.5亿元?

    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日均赚约28.5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2011年银行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盈利增幅,主要在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较高的利差水平,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良好,宏观调控带来的利润增长等。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说,实体经济发展为银行业盈利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对于金融危机后艰难度日的欧美银行,中国的银行呈现出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良好、盈利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不过,银行的巨额利润在国内实体经济困难、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受到人们关注和议论。

    “银行高利润受人非议,主要在于存贷款利差高、收费多。”全国人大代表李荣杰说,一面是银行享受高息差、获取高利润;一面是作为贷款主体的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贷款难、贷款贵。

    目前中央银行调控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存贷款利差是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统计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利润八成来自利息收入,净息差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面临困难、百姓财富受到高通胀、负利率侵蚀,国有商业银行仍维持较大息差,这一状况值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说。

    “盛宴”难持续——高增长面临多重挑战

    马蔚华认为,银行业盈利高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贷款定价不可能持续提升,宏观调控也在变化,银行的资金成本正在逐渐上升。同时,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差收窄是必然趋势。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银行以息差收入为主、盈利靠规模和息差驱动,这种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无法持续,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事实上,一些银行已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拓展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占比呈现逐渐上升态势。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19.3%,比上年高出1.8个百分点。

    不过,与欧美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依然偏低。以2011年上半年为例,工行中间业务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3.27%,JP摩根、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和汇丰等均在40%以上。

    同时,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在信贷规模紧张、利率管制背景下,银行迅速增长的中间业务收入,“含金量”不高,并存在一定“水分”。

    “由于缺乏完善的定价体系,目前银行的一些收费不尽合理。同时,也有一些中间业务收入来自银监会正在整治的银行以贷收费、转嫁成本等行为。”李荣杰说。

    “要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增长,以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必须深化金融改革。”刘克崮认为,应该有步骤地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解决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市场化,加快建设“草根”金融机构,走用基层资本组建基层机构,给基层对象放款,并由贴近基层的ZF监管之路。

    改革须攻坚——推进利率市场化与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中国不缺钱,但是为什么企业家感觉到缺钱?就是因为存在过多的金融压抑,造成有钱人的钱不能到达需要用钱的人那里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应有序地放开金融机构进入限制,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来竞争,只有竞争的市场才有合理的价格。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建议,放宽民营资本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通过优化银行组织结构,改变大银行较多、小银行较少的情况,满足融资需要。他同时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车晓端也认为,应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银行体系,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民资金融机构,加快民间资本投资进入金融领域。

    一些代表认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应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认为,现在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好时机,可以选择民营资本、民间融资比较活跃的地区试行,同时优先让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先行试点。在此背景下,银行须加快实现自身的转型和盈利结构调整,更好地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更好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