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经济简史
台湾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
(1).二次大战前,台湾经济基本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型经济。1949年,国民党政府 撤到台湾,所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是恶性通货膨涨,市场近于崩溃。针对这一形势, 国民党政府在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向农民提供大量优惠财政和技术援助, 旨在尽速发展农业,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动经济领域其他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台 湾当局实行一套新工业政策,积极鼓励私人投资。为解决外汇有限而又要满足自身市 场需求的矛盾,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私人资本投入"进口替代"工业部门。农业 改革和"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2).至六十年代初期台湾的"进口替代"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 当局 将整个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向"出口加工"工业。为使这一工业部门加速发展,台湾建 立了一些专门的出口加工区,并用各类经济刺激把国内及外国资本引向该部门。"出口 加工"工业的发展使台湾的整个工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3). 到七十年代,台湾开始注重发展全岛的基础设施和诸如钢铁,石油化工等资本密 集型重工业。当时,台湾着重搞了十项大的,如公路设施、机场、港口、电讯等等工 程。同时,台湾大力培训发展重工业及向技术集型工业过渡所急需的技术人才。由于 尽早地注意了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1973年和1978年两次严重的世界性能源危机,均 未对台湾经济造成大的冲击。至七十年代末, "台湾经济奇迹"已经开始引人注目。
(4). 步入八十年代以来, 台湾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也就是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 竞争。于是,它一方面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工业,另一方面将越来越多的 资本投入高技术部门.与此同时,它还刺激其他工业部门比重日益增大的资金投入研究 与发展方面。经过40年的发展,整个台湾经济结构已从一种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化经 济。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为世界瞩目,被列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89年,台湾国内 生产总值为1,526亿美元,人均7,509美元;1990年生产总值1,62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7,990美元;外汇储备1,760亿美元。
......经济概况
......行业概况
台湾早期工业主要是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 到六,七十年代, 轻工加工工业比较发达, 到80年代才发展了轻化工工业, 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占42%, 其中劳动密集型 工业占14.9%, 资本及技术密集工业占19.2%。目前, 台湾制造业种类较多, 在亚洲地 区位居前列, 工业产品包括汽车、飞机、轮 船、石油化工产品、钢铁、机械、电器、 电脑与电子消费品、纺织品与服装、体育用 品、 鞋、玩具、加工食品及手工艺品等, 大部分用于出口。 台湾的目标是在继续发展传统工业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通讯、资讯、消费性电子、半 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空、高级材料、专用化工品与制药、医疗保健、污染防 治等十大新兴工业,以及光电, 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材料应用、高级感测、生物技 术、资源开发、能源节约等八大关键技术。
近年来, 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 服务业也发展很快, 占GDP的比重逐渐超过工业, 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达55%, 同期服务 业的就业率平均年增长率达4.4%, 高于总就业增长率的2.4%, 致使其就业率占总就业比重增加到48%。 服务业结构也从传统的商业及政府服务逐渐走上现代化专业性服务产业包括保险、 金 融、运输、仓储、通讯,以及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增长较快, 其中以保险业增长率 最高。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重要性,其地理位置上的战略意义,似乎比经济意义更重大。而这一点正是让我们往往忽略了台湾在经济方面的潜力和对大陆经济重要的补充性。
开刀最多的就是小腹,怎么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