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7757 12
2012-11-05
本人正在准备经济学博士论文,最近读了林毅夫老师的《新结构经济学》(New Structural Economics):从理论起点上看,走的是林的恩师舒尔茨的理论道路,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发展,更准确地说是在发展经济学老的结构主义思路下加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内核,即从个人、厂商的最优化出发,考虑外部性、交易成本等约束,寻找次优均衡。但是之所以强调还是结构主义的思路,个人认为他还是认可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结构性差异,必须由ZF进行干预才能推进经济发展,这是20世纪50年代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而之所以说是新古典的内核,在于他引入了新古典的理论范式,强调个人激励为逻辑起点,以区别于上述老结构主义直接假设欠发达国家存在的结构型特征,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南方和北方等等。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引入了新古典的分析范式,但是林没有深入构建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这是最大的缺陷,而这点应该是有志于和林具有同样研究思路的学者们继续研究的方向,林的成果就像他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副标题所言:A Framework for Re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olic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5 16:50:34
同感!~感觉林是想独创一派!~但又缺乏 数理逻辑的架构!充其量是篇引论性质的著作!~个人觉得  有学习和实践的价值!~但在学术层面不是 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21:17:42
学习一下,感谢楼主慷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0 20:53:07
楼主分析精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30 08:19:16
次优均衡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意义,符合当前改革,也许不是未来发展主流,但考虑到林在中国的地位,尤其是与ZF的关系,有可能其部分观点被引入到改革实践中去。现实往往不同于学术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5 10:22:24
最大的问题:他提出的增长甄别机制,可能与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不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