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37 1
2012-11-06
附属案例2:中共在根据地的货币政策

战争时期的中共,手里几乎没有什么金银。如果按照金本位制的教科书讲义,中共似乎只能坐在茅草房里面发愁,或者只能搞一些以货易货的原始经济。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共因地制宜地金融创新,不仅把根据地经济搞得风生水起,还直接支持了耗费巨大的战争机器,甚至还对敌人经济区给予了一定打击。
在红军时期,红军银行就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做了初期的金融创新尝试,红军货币的基础不是金银,而是手里的物资。到了抗战时期,中共的金融创新走向成熟,其中尤以山东根据地所发行的“山东币”最具代表性。
在山东根据地,原来既流通中共发行的山东币,也流通敌占区的法币。于是敌伪用法币到根据地大量套购各类物资,导致根据地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导致根据地财政极其恶化。根据地急需稳定山东币,否则政权的稳定性就会丧失。
问题是如何在没有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建立起山东币的货币信用呢
最后,中共找到了好办法。山东根据地ZF宣布了全新的货币政策:
首先是“外汇管制”。山东根据地只允许“山东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流通,原先使用的法币、金银全部禁止流通,并按市价兑换成山东币。这就是中共后来长期实施的外汇管制的雏形。
其次,在货币供应方面,根据地发行的山东币与根据地生产的各类物资挂钩,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盐、花生油等农产品与生活物资,生产得多,就多发行一些货币;生产得少,就少发行一些货币。与此同时,ZF手里掌握大量物资储备,这些物质既要用于军政用途,也用来调节市场价格,抛出手里的物资储备、或者购买市场上的物资,就可以保持市场上面的物价稳定,也就保持了货币稳定。
附属案例2:中共在根据地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政策下,货币不是和金银等贵金属挂钩,而是与商品挂钩。商品的供应量与货币的发行量挂钩,同时保持了货币的信用和市场的稳定。
由于“外汇管制”, 敌人要想得到根据地的食盐、花生油等生活必需品,则必须使用根据地发行的山东币。根据地手里掌握了大量的法币,根据地再用这些法币到敌占区购买各种需要的枪械、药品等军需物资。由于山东币更加稳定,敌占区的老百姓反而愿意储存山东币,中共反而得到了“铸币税”。
根据地以“物资储备”发行货币,这种货币是在完全没有金银、外汇作储备的情况下,却能够保持了币值和物价的稳定,这种稳定性又促进了生产的扩大。
中共在根据地所采取的货币供应和外汇管制政策,在建国之后继续使用。在中共金融实力总体较弱的历史时期,保护了国内市场,避免了外来资本对国内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的冲击。
再回头去看国民ZF的货币政策,高下立判。解放军进入上海的时候,国民党还有幻想,认为中共只会打仗,但是土包子不懂金融,会在上海吃一个打败仗。但是经过根据地经济管理磨练的陈云、薛暮桥等人给宋子文这种美国高材生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中共在战场上的胜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经济基础的。
我挺佩服“党国要人”这种把“无知当个性”的精神,你们把国统区的经济都搞成那样了,钞票比草纸更不值钱,你们还认为自己懂经济吗?难道还有人能比你们搞得更糟糕吗?
建国之后的人民币,也和当年的山东币一样,从诞生那天起,就从来没有与什么黄金、外汇挂钩,而是直接和商品挂钩,紧紧抓住了货币的本质。对人民币产生影响的不是黄金白银这种所谓的贵金属,而是旱灾、水灾、丰收、歉收这种实体经济中发生的各种涨落。将来中国建成产业帝国,中国的金融管理还是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而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搞无边无际的金融衍生品创新,那是金融帝国的自取灭亡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9 08:41:22
Amusing analysi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