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制造业PMI指数,指数为50.2%,表示重新回到枯荣线以上,这一效应在当日的股市表现的尤为明显,各大指数全面飙红。这似乎也印证了前一阵子甚嚣尘上的中国经济见底回升的论调。
我们在此无意探讨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位置,只是通过近期的一系列数据一窥藏在数据背后可能被忽略的一些细节。
一、PMI一不小心揭示国进民退愈演愈烈了吗?
我们在官方公布的10月制造业PMI指数中发现,如果按照企业规模划分:
大型企业PMI50.9%,环比上升0.7%;
中型企业PMI49.3%,环比下降0.5%;
小型企业PMI47.2%,环比下降0.5%。
为了简化分析,下文用大型企业代表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代表民营企业,虽然精确性值得商榷,但是目前似乎也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在2012年7月份《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的名单中发现,上榜且靠近前列的几乎都是国有企业,读者可以参考:《2012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从上面数据不难发现,大型企业才是此次指数回升的主要动力,而且只有大型企业的PMI指数回到枯荣线以上,中型企业环比出现下降,小型企业的PMI指数更是在三者中最低,这说明一个问题,在目前制造业回升的背后大型企业似乎比中小企业走的更快一些,那么本来就已经广为诟病的国进民退岂不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其次,我们从国家工商局近日公布的2007-06至2012-06企业登记注册的情况看:
(1)按企业类型分。民营企业在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有所增加,但是国有企业在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注册资本金却不断增加,这是否意味着大者恒大,小者恒小,民营企业只是以数量取胜,却很难成长成大型企业?
(2)按企业规模分。企业数量年均增速最高的是规模1亿以上的,为20.6%,而其他的都在13%以下,这似乎也从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在这几年的积极性并不如国有企业,详见《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内资企业发展分析》。
我们无意在此点评国企占主导地位和民企占主导地位哪一个对经济发展更有利,我们只是想探究这些年民营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而更让我们认同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比其他扶持政策更为有效和直接。
二、单单看一个官方制造业PMI或许不该提前保持乐观
(1)官方制造业PMI指数从去年10月份以来的13个月中,仅有3个月在枯荣线以下,所以本次制造业PMI重回枯荣线以上可能是会炒作放大了,无论从概率上还是整体发展情况看,重回枯荣线是个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看看之前虽然PMI指数都在枯荣线以上,甚至一度在今年4月份高达53.3%,然而真实的经济环境在那时却变得越来越让人担忧。所以此次重回枯荣线,我们也希望是经济回升的标志,但是需要保持谨慎心态。
(2)这次公布的PMI指数是官方的制造业PMI指数,除了这个指数还有官方的非制造业PMI。更为重要的是官方的PMI指数取样样本对中小企业方面反映的不够全面,近期会公布的汇丰PMI指数可能更能代表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
(3)我们无意猜测近期的良好经济数据可能是与政治以及政策相关,但是美国和中国都在大选之际的确会出台相对漂亮的经济业绩,我们不否认这样的经济业绩将会得到持续,但我们需要知道这样的经济业绩是政策刺激和扶持的结果,除非能够保证这样的政策会有长久效应或者会陆续出台,否则我们应该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测保留意见。
所以我们说单单只看官方制造业PMI指数,我们或许不应该提早保持乐观心态,诚然这样的数据正好迎合了前阵子分析家们关于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回升的论调,但是面对媒体和专家,我们似乎应该保持一定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