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这家台资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其总收入更是在2008年达到前所未有的61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556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3.9%(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CSER Annual Report 2008”)。尽管在近期的经济危机中,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电子产品订单减少,但是富士康2009年的总收入仍然有593亿美元,销售额与2008年相比只有4.1%的轻微下滑(Fortune, 2010, “Global 500 Companies: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Rank 112.”)。当全球投资者和客户重获信心的时候,富士康也获得了新的生产订单并且赢得了惊人的收益。2010年,富士康在前9个月的同比增长已达60%,全年总收入为791亿美元——甚至高于其客户,如诺基亚、戴尔等。
富士康宣称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100万劳动力,超过90万的劳动力分布在中国大陆,而当中的85%均为来自农村地区的“80后”年轻人(参见《中国青年报》2010年5月20日)。在富士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是新一代“80后”农民工成为新的打工阶级,同时也伴随着他们遭遇各种痛苦的过程。 国家的角色
富士康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也证明了出口导向模式的创收能力,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也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它也验证了全球资本主义正以超越我们想象的速度进行资本扩张。在全球资本主义扩张的背景下,一些亚洲资本企业和国内的制造商正迅速成长为西方跨国品牌的分包商或次级分包商,利用廉价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密集性加工制造,赚取巨大的利润。这样一种资本扩张的过程主要是由国家扶持的。在一些西方分析者看来,中国国力强盛,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仍然能够引导全球经济复苏和继续创造经济奇迹。但是,在大多数农民工看来,当他们的基本权益被侵犯时,当他们急需国家的保护时,地方ZF经常很难有作为。
富士康在利用中国鼓励外资的政策中占据很大优势,并且在区域性的竞争中也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大陆,富士康的生产基地横跨了四个策略性地理区域:
1.珠三角:深圳、东莞、佛山、中山;
2.长三角:上海、昆山、杭州、宁波、南京、淮安、嘉善、常熟;
3.环渤海:北京、廊坊、秦皇岛、天津、太原、烟台、营口、沈阳;
4.中西部、西南部城市:重庆、成都、郑州、武汉、晋城、南宁、北宁、北江。
各区域的地方ZF为了与富士康建立策略性合作而相互竞争,争相通过其行政体系为富士康提供大量的土地、基础设施、人才和劳动力等资源。在提供土地资源方面,2009年7月,四川省ZF及成都市ZF派出代表团前往富士康在台湾的总部,双方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当地ZF官员承诺将为更多的产业转移到西部去提供便利。成都高新区的一名官员曾说:“为了得到富士康的投资,过去五年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谈判协商。对于我们成都而言,能够竞逐成功拿到这次投资真是不容易。”(China.org.cn, 2009年10月28日, “Cities Vie for Terry Gou's Money.”)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ZF在2000年初就为富士康提供了大片的土地,修筑好的公路和其他免费的基础设施,包括光纤电缆、水、电力、燃气设施,从而大大强化了富士康的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支持方面,武汉市ZF也为富士康提供了一段13公里的专用铁路。2007年,富士康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了一个预计10万人的生产基地,以 “光谷”闻名,专门生产台式电脑、数码相机以及游戏机。另一个出名的例子则是重庆市ZF在2009年将机场的跑道扩建400米以满足富士康在当地增长的运输和物流的需求。
2010年8月,富士康开始在郑州筹建生产基地。当地一名ZF官员公开表示:“我们为富士康在郑州落户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比如给运输设备和建材专门开通了一条特快铁路。”(Xinhua, 2010年8月2日, “New Foxconn factory in central China begins production with hope of peace, prosperity.”)富士康已从当地ZF租用了一座可供10万员工使用的翻新的厂房和宿舍,而ZF同时也划定了一片土地供富士康建设一座长久的生产基地,其规模可容纳30万员工。第一阶段的工程将覆盖133公顷。(Xinhua, 2010年6月30日. Xinhua insight: Foxconn's inland moving a win-win solution.)
得益于国家所提倡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富士康迅速利用了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甚至是通过ZF职业培训项目所培训出来的大量的技术型和非技术型劳动力。省级和市级的ZF部门也积极地动员农民工或职业学校的学生前往这些企业工作、实习。由此产生了“学生工”现象。所谓“学生工”,即是通过“工读结合”,以学生的身份被雇用,法律上称之为“实习生”,但并不享有劳动法赋予的保障。由地方ZF协调所提供的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雇佣成本和培训成本。例如,河南省通过教育及相关部门下达行政命令,鼓励职业学校与富士康进行合作——2010年暑假,约有10万名在校学生被派往深圳富士康实习。(China Daily, 2010年6月26日, “Students 'Forced’ to Work at Foxconn.”)在重庆,119家职业学校承诺将学生派往富士康实习。(People’s Daily, 2010年6月29日, “Foxconn Mulls Move Northward.”)通过职业学校所提供的稳定而又廉价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既能缓解沿海企业劳动力短缺时的燃眉之急,也为即将在内地投产的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但在所谓的工读结合计划中,地方ZF并没有严格地规范企业使用学生工的行为。根据现有的实习生条例,学生工并不能得到足够的保护;而学生身份又致使他们不被法定的劳动关系所认可,也因而不受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学生工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了极其廉价、弹性和顺服的劳动力。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富士康的垄断地位是近些年来通过与地方ZF的深入结盟和资本积累所实现的。地方ZF之间为了吸引富士康来建厂提高当地经济增长而彼此竞争,为之提供极其诱人的资源和条件。而由富士康所连接的电子加工网络也因此迅速地在内陆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