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力量:史上假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人并非曹操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魏蜀吴三国中,以魏国的实力最为强大。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我国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后来其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
曹操当时的聪明之处在于没有称帝,而是以丞相的身份,假借汉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使自己每次军事行动都显得名正言顺,并且也借助汉室的名义吸纳了大量人才和军人,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政治行为很多地方与经济行为类似。假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是典型的品牌效应。天子的实力虽然不行了,但是天子的品牌力量仍然存在。虽然曹操的力量已经足够大,但是如果仅凭实力说话就会师出无名,得不到大家的认可。通过打出天子的招牌,魏国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即使后来东吴的孙权、蜀国的刘备要称王,也都要名义上跟汉天子打个招呼,而实际在任命书上盖章的还是曹操!
我国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人并非曹操,而是另有其人——东周时期齐国相管仲。应该说管仲假天子以令诸侯要比曹操做的更好,因为不但为齐国争取到了霸主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重新树立了诸侯国对于君父礼仪的认同。
管仲(即管夷吾,字仲,后世称管仲)未发迹之前,虽然很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但是家庭很贫穷。当时他有一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个人是莫逆之交。
齐国的国主齐襄公当时有两个儿子,长子纠和次子小白。后来两个人商量,国王只有这两个儿子,将来必有一人会继承王位,咱们分别辅佐一个人,以后无论哪个王子继位,我们都可以相互推荐。后来管夷吾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当了公子小白的老师。公子小白继承王位以后,就是以后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鲍叔牙把被囚禁的管仲救出来并且推荐给齐桓公。
齐桓公的确会用人,他听了管仲的治国理念以后,非常信任管仲,于是专任管仲,并尊称其为仲父。历史上的第一次假天子以令诸侯就出自此人的手笔。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蔡元放著)第十八回“曹沫手剑劫齐侯桓公举火爵宁戚”中是这样讲述的:周釐王元年春正月,齐桓公问管仲:“我根据仲父的教导治国理政,现在国内兵精粮足,老百姓都能够懂礼义。现在我希望建立诸侯国联盟自己当盟主是否可行?”
管仲回答:“当今诸侯国比咱们齐国强盛的很多,比如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晋国。但是这些国家都因为自己很强大,不知道尊奉周王,所以不能成霸。周朝虽然衰微了,但仍然是当今天下名义上共同的主人。西周迁到东部成为东周以来,各个诸侯国不再朝拜周国了,也不再上贡了。甚至郑国国王郑伯曾经射伤过周桓王的肩部,还有五个诸侯国拒绝了周庄王的命令。结果这些诸侯国都不再尊崇君父的礼仪。楚国的熊通自己任命自己为王,宋国、郑国都发生过弑君篡权的事情,对此习以为常,而周国也不敢征讨。现在周庄王刚死新王即位,宋国刚遭受了南宫长万乱政,贼臣虽然被杀了,但宋国的国君尚未确定。大王可以派遣使臣到周国,请求天子的旨意,会和诸侯确定宋国的国君。奉了天子的命令号令诸侯国,对内可以获得尊重王室的美名,对外可以攘伏外国。诸侯国中我们扶持帮助弱国,抑制强横的和国政混乱的,并且率领着诸侯国讨伐他们。所有诸侯国都知道我们没有私心,就会争先恐后的来朝拜齐国。这样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成就霸业。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最终九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