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质、精神、社会三大领域的建设思想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或《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1919 年2月完稿,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又名《会议通则》
哲学:《孙文学说》 全书共分8章,集中讨论了认识论问题,以大量事例理论化了“ 行易知难”的观点,提出:“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该书宣扬了“行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知先行后”和“知行合一”说有所批驳 。在当时对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经济学:《实业计划》这部洋洋十万余言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工农业、交通等实现现代化的宏大设想,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无疑是一份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
政治学:《民权初步》1917年完稿。该书分为5卷20章,包括结会、动议、修正案、动议之顺序、权宜及秩序问题等内容,叙述了ZF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 ,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民主政治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