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182 0
2009-06-25
读潘玉恒《试证经济学之前提》

   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处境是尴尬的。在现实中,经济学不得不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性,经济学学家们必须匍匐在政治的权威之下,来为政治服务。

   无论是凯恩斯等所谓的主流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性。只不过凯恩斯的经济学是为富人(资本家、统治者)服务的(服务的结果是经济危机依然发生,不过已经教育好了穷人,能够正确地接受1%的富人拥有世界70%的财富的现实了!);而马克思的本意是为穷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不在我讨论之列);两者的不同在于看经济的角度不同。凯恩斯承认并遵从了经济发展的方向盘--上层建筑,而马克思则更多的从设计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入手。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论证严密,自成系统。

   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凯恩斯经济理论出现之前,罗斯福的“新政”从政治入手,也解决了经济危机。而马克思经济学传入中国后,被毛泽东修改得面目全非,也一样能实施。所以说经济学只是政治的附庸。

   但是虽然是附庸,经济学却是政治必不可少的御用工具。政治家们用经济学来保持政治的延续性并让群众对之产生依赖。反过来说,经济学家们提出自己的经济学说的难处就在于要看政治风向,往往把自己的学说削足适履,充满了御用文人的奴性。

   如果说经济学说在现实面前为什么会表现出过分地“无能”的原因,是和统治阶级的“玩偶”——政治脱不了那千丝万缕之干系的!

   潘还提到了他人的另外两个经济学的前提:资源不是稀缺的,只是人的需要是有限的;生产过程的管理效应产生利润;后面两点我认为是作者分析的不是很有说服力,就不展开描述。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评论,本人不承担最终解释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