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回复,暂时已解决]
例如我现在有如下数据表格,我想用MI(3次填补)->GLM(建模分析)->MIANALYZE(MI结果综合)三个步骤实现,请老师给我一点提示,我想先把数据模拟弄好,心里能踏实点。
我第一步得到的MI结果:
原表:
整理后:
| _Imputation_ | V(变量) | Group | Value | N(观测) |
1 | 1 | 1 | 11 | 1 |
1 | 1 | 2 | 22 | 2 |
1 | 2 | 1 | 33 | 1 |
1 | 2 | 2 | 44 | 2 |
2 | 1 | 1 | 11 | 1 |
2 | 1 | 2 | 22 | 2 |
2 | 2 | 1 | 33 | 1 |
2 | 2 | 2 | 44 | 2 |
3 | 1 | 1 | 11 | 1 |
3 | 1 | 2 | 22 | 2 |
3 | 2 | 1 | 33 | 1 |
3 | 2 | 2 | 44 | 2 |
我的最终想法是这样:
得到v1和v2共两个P值,就是固定v看group组间的统计学意义,我不考虑v1与v2之间的交互作用。
其实我想用这个办法做:
直接去看group*visit的最小二乘均数,不过结果做出来很有问题。
后来看到MI过程是必须用MIANALYZE做结果整合的,MIANALYZE过程真的不知道是起啥作用的,我照猫画虎的写了如下,当然得到的不是想要的group组间比较的结果,请各位老师帮我查错解释一下,非常感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