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存在边际收益递减,所以除非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增量超过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能取得的收益增量,否则,生产安排者必然持续在原有资源约束下增加劳动力对资源的利用率,而这表现为其宁可追加现有劳动工资而不愿意新增劳动力数量,避免劳动力的边际效益递减提前出现。所以“以工资单位计算的所得所增加的比例大于就业量所增加的比例”。
“就业量所增加的比例又大于实际产出所增加”不是中国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吗?老板企图压低工资来缩减成本,但所雇佣的人以生产力下降更快来回应这个工资的下降。于是经管老板们减少了工资支付,但却发现边际成本还是上升了。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每个厂商一旦都收到信号应该增加产出,并且假设其不得不通过追加劳动力来达成这个目的,那么每个厂商必然在投入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那一点上停止追加要素投入(这里表现为劳动力投入),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传递时滞效应,总有厂商错过最佳规模点,于是表现为追加的要素表现为规模负效应。这就使得“就业量所增加的比例又大于实际产出所增加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