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摘要2012.12.12.1-2
从统治者和人民利益和谐的角度看待一个组织,最重要的管理原则是“在捣毁破坏力的同时不捣毁创造力”。老子在《道德经》里教会了许多这一类的智慧。下面根据我的理解做了一些摘要和诠释,以求教于方家。
第一,破坏力的定义。“不知常,妄作凶。”
第二,捣毁破坏力的定义。“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第三,在捣毁破坏力的同时不捣毁创造力的定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第四,如何在捣毁破坏力的同时不不捣毁创造力呢?正解:“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妄作:“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总之,按老子的说法,最好的统治就是没有统治的统治,此所谓无为而治。但是,落后国家的统治者对待老百姓的常用“有为”方法是:愚昧之、劳困之、浪费之、迷欲之、离乱之、封闭之、恐吓之、贫弱之、污名之。于是,落后就成为落后国家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