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经济半小时,深圳的房价在今年上半年上涨了50%,关内房价均价在15000左右。节目采访了一个一般的服装设计师年薪5万左右(属于深圳中等水平收入),和一个从事IT的海龟月薪15000左右(属于高薪),采访中两者对自己较为中意的房子的价格都表示难以接受。其中设计师只要求40-50平米的房子,就算50万,以他现在的收入不吃不喝要10年才能买,如果他收入用一半,另一半存钱买房就要20年,他已经50岁了。而海龟要求近110平米的房子,此房位置较好,大概价格在230万左右,他首付30%,以20年按揭,月按揭将要付12000,他的月薪仅剩3000元一家人勉强可以生活。
另外有一个小区(名字忘了)是按套出售,一般都是400多个平米的房子,2000万一套,算下来50000元一平米。被采访的售楼小姐谈起这天价怪物时还略显得意。
节目中采访到一位深圳房管局某处长称前几年深圳的新修楼盘中,超过9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占商业住房的70%以上。
听到这些,让我不解的是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外来人居多,许多都是是出来拼打的年轻人,他们最需要的是能满足3口之家居住的小户型。而恰恰大多数房子都不是他们能接受的,有限的土地,房子面积大的越多,供房数量就会相对较少,房价自然也会升高。如果说房开商惟利是图,造大户型的房子可减小成本,哄抬房价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那么我们的政府是干嘛去了。商品房的规划与建设图纸、计划等都是要报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施工。而这些几百平米的大户型房子,竟然还给批了!节目中一个房开商竟然厚颜无耻的说“这就是市场的力量,买卖双方都接受的价格,谁也没有强迫谁”
节目最后总结了房价升高的原因,供地面积紧缺、房开商哄抬房价、中介机构推波助澜、香港人在深圳的购房增多等等。可是偏偏就没提到政府售地的价格近年也在猛涨(政府也是现在房价上涨的较大受益者和推动者)。最后节目还展望了未来,深圳将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新商品房中90平米的小户型要占70%以上,并且近期将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大概5000套左右),价格在4000左右,解决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大家明白深圳虽然是个发达城市,但是2000--3000的工资的低收入群体很庞大,那几千套经济适用房照顾谁?而以我了解到现在的经济适用房往往不是穷人在住,而是有钱有门路的人在住,这些经济适用房能给真正需要的人吗?
其实深圳房价的猛涨折射出近年国内房价偏高的普遍现象,住房已成为现代人难以承受之重,居民都有权利要求有房居住。而这样的权利什么时候才能较好的得以实现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8 15:50:4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