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328 7
2012-12-02
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论坛于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方福前教授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穷人的人数大约是富豪人数的75.5倍,这就说明我们收入底部还很大。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方福前:谢谢会议主办方和大会主持人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刚才两位都谈到收入分配,我也凑热闹谈谈收入分配的问题。我是做居民消费的,谈到居民消费的时候关注到居民收入增长,关注居民收入增长谈到居民收入分配,所以我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关心居民收入分配。
  这个问题谈得比较多,李实教授专门研究收入分配的,收入分配这些年谈得很多,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有些措施已经见效了并且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看到收入分配到今天为止结果还是不令人满意的。
  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认为要使得我们收入分配能够做到公平合理,使得我们居民消费能够稳步增长,我认为要抓好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是发展定位的转变,所谓发展定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谈发展定位转变,我认为一个发展定位和一个国家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政策起政策导向的作用。我们国家的发展定位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初的发展定位,这个发展定位对于我们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构建积极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指导我们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思想。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看到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我们现在不但有了高收入群体而且还有富豪的群体,根据胡润排行榜最新数据可以看到,我们内地到去年年底,我们超过千万元的富豪已经突破了100万,达到102万,这个数据已经说明我们有相当多的富人。这是瑞银10月份公布的数据,根据瑞银公布的数据,我们12年拥有百万美元的人数96.4万,这两个数据足以说明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经基本上实现
  现在能不能说我们走向共同富裕,我认为现在还不能直接说我们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们的远期目标或者长期目标,为什么不能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很快进入共同富裕?我们看另外两组数据,去年11月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供的数据,根据这次会议提供的数据,到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1274元的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2700万人,这些人都是需要扶贫的对象。还有一个数据,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数据,目前城镇的贫困人口大约500万,农村低于1274元的贫困人口加上城镇的贫困人口合起来7700万人,如果把这7700万人算作穷人,把胡润排行榜说到身价超过千万元的102万人算作富豪的话,我们看看目前穷人的人数大约是富豪人数的75.5倍,这就说明我们收入底部还很大。
  如果再考虑到有些人群它的收入低于平均收入水平,但是又高于生活保障线以上的水平,考虑到原来的7700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所以考虑到这么多的低收入人群和穷人,我们一下子走向共同富裕还不太现实。所以提出来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中间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大多数人都富起来,也就是说不能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马上进入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中间要让大部分人富起来的目标,这在富裕上我们分三步走,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让大部分人富裕起来,再走向共同富裕,我想这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又一个三步走的战略。
  既然让大部分人富起来是我们眼下所奋斗的目标,也就是我们中期目标,所以我们政策、改革都围绕着让大部分人富起来进行制定和贯彻实施,比如说增加就业机会,开发更多投资渠道,进一步鼓励个人创业和鼓励创新,这就是增加财富的途径。
  第二个转变是发展策略的转变,改变长期实行的低工资、低物价的发展策略,逐步、分阶段提高工资和部分产品、资源的价格,这里说的低物价不单单指消费品的价格,主要指像利率这样的价格,资源和农副产品的价格。过去我们长期实行的低工资和低物价的发展策略,这种发展策略在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时间都是有效的,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技术水平不高,我们企业竞争力不强,因此我们企业产品要想走出国门,要想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他们最好的选择是低工资和低物价,低工资和低物价就是低成本。
  但是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我们是否还实行低工资、低物价的策略,我认为继续实行这种策略是有问题的,它有很多的负作用和局限性,这是列举的长期实行低工资和低物价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时间关系不做一一分析。
  因此我认为无论是从节约资源也好,从可持续发展也好,我认为现在都不适应继续实施低工资、低物价的发展策略,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一下子高工资、高物价,我们认为应该逐步的提高劳动者的报酬,逐步提高资源对产品的价格,一部分农副产品的价格,因为大家知道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劳动报酬,农民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经营性收入,特别是农业的收入,如果农民生产的粮食和猪肉,它的价格都卖不过矿泉水的价格,有多少人愿意种粮食和养猪,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粮食和猪肉价格比很多矿泉水的价格还要便宜得多,我们矿泉水2元、5元以上的比比皆是,这就告诉我们粮食的价格和猪肉的价格,如果我们一部分农产品不能够合理确定它的价格,农民的收入怎么能够得到提高。
  第三分配改革重点转变,这个问题谈得很多,我认为我们分配改革重点应该转向初次分配和财富再分配,现在谈分配很多,但是现在主要谈初次分配和财富再分配。提三点建议,今天看来这三点建议已经没有多少新意,贯彻落实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劳动者报酬的联动机制或者指数化机制,这个建议不是今天才提出,07年财政部在专家财政性研讨会提出应该保障联动机制和指数化机制,否则劳动者的报酬,农民的收入都不能有一个可靠、稳定的增长率保障;把目前与政府层级对应的工会制度改革成行业工会,逐步建立劳资集体溢价制度,现在建劳资集体溢价谈得比较多,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劳资集体溢价不可能实施,我们现在的工会跟每一级政府工会,省有省工会,市有市工会,这种工会制度没有办法展开劳资集体溢价,不可能代表劳动者或者工人、生产方或者雇主进行工资谈判,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说一个地级市来说,我们工资谈判的标准根据这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或者劳动贡献确定工资标准,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资标准应该提高,但是作为一个是来说有很多行业,这个市的工会怎么可能了解这个是所说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如果它不能够了解怎么有可靠的依据和雇主谈判这个行业工资提高多少,那个行业工资提高多少,它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应该建立行业部门,因为这个行业知道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情况,因此和雇主谈判有科学的依据,因此我建议劳资集体溢价真能够实施,首先对现行的工会制度进行改革,否则在现行的工会制度下不可能进行令人满意的劳资集体溢价制度建设。
  关于财富再分配,现在谈收入再分配的多,但是谈财富再分配比较少。财富再分配要开辟财富流动渠道,现在财富流动渠道比较单一,政府信任的比较多,比如说像慈善捐赠、基金会等,成立基金会现在非常困难,所以财富流动的渠道不太畅通。在征收奢侈品进口消费税的基础上再开征奢侈品消费税和遗产税和赠予税,这是一种手段和措施,现在这种问题争议比较大。最近有专家在媒体上说,我们要通过提高富人的征税的税率,通过开征遗产税让富人富不过三代,这是最近媒体上炒得比较热的,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太恰当或者不太准确,不是开征遗产税就使富人富不过三代,西方很多国家都开征遗产税,但是他们的富人超过三代、四代和五代,连续好几代都很富,而且开征了好多年。我们中国没有开征遗产税,但是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我们中国人非常心疼子女,把财富全部转移给子女,我们富豪如果没有遗产税把遗产全部转移给儿子和女儿,他们就不需要打拼和奋斗,就坐吃山空,只要坐吃山空的儿孙们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如果能够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定律,所以富不过三代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造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开征遗产税会把财富转移到国外,这种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看到很多发达国家征收遗产税没有出现大量的遗产流到其他国家,没有出现普遍的现象。反过来说,我们中国到现在为止没有开征遗产税,我们很多富人把财富和资产转移到开征遗产税的国家,这怎么理解?难道是他们自投罗网,所以不是开征遗产税就使得这些富人把财富大量转移,对于调节税率来说应当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们在收入和财富方面最大的不公,我认为不是分配不公,而是占有不公。我认为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不会有人提到或者没有人提到,所谓占有不公是凭借权利和关系来占有收入,占有财富,或者是占有巨额的收入、巨额的财富。比如说通过批一个条子,打一个招呼,甚至打一个电话,把一个人,一个企业办成的事马上变成大量的收入,一栋房子等等,这就是占有的收入,它和收入分配没有关系,我们现在谈的收入分配不公,我们这些人对生产产品是有贡献的,所谓分配贡献是大家都有贡献或者贡献一样多,但是不同人拿道不同的报酬。比如说我在人民大学工作这么多年我的年薪不超过20万,我的学生一下工资比我多了10多万,在我心理上确实是不公平,他现在贡献不可能比我大,它的人力资本含金量不可能比我的含金量高,这是分配不公,但是这种分配不公和刚才所说的占有不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问题,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我认为现在人们心理最不平衡的,或者心里有仇视的主要是占有不公,第一位是占有不公,其次才是收入分配不公,我认为要改变我们现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也好,占有也好,我认为还要下大力气进行改革。
  只有改变收入和财富的占有不公,实现我们所说的三个转变,我认为可能建立一个公平社会,收入分配问题才可能公平,如果在收入分配范围内讨论公平不公平,把占有公平不公平放在一边的话,我认为很难改变我们现在的不公或者人们心理不平衡的状态。因为占有不公问题的探讨大大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我作为经济学者在这里还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谈三个角度,占有不公因为没有时间从另外的角度说明这个问题,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2 15:35:11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20:18:28
方老师心里不平衡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09:49:45
方福前教授是穷人还是富人?保守说方教授年收入的有二十万吧。可能算不的富人。7700万穷人和102万富人之间,大概是方教授所处位置。好家伙,中产十好几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10:13:05
以前看过方老师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教材
我估计方老师的年收入应该超过20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10:39:22
两极分化。阶级固化历史的周期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