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企业融资与审计的实证性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做出如下假设,即清洁审计意见与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显著正相关,非标准审计意见则与银行债务显著负相关。在设计变量时,审计意见被设置为0、1虚拟变量,另外设计银行债务增量,如长期借款、短期借款(本年度—上年度之差),作者意图很明显,考察上年度审计意见与银行债务增量的关系,即不清洁审计意见引起银行的“担心和忧虑”,进而引起下年度银行债务增量的下降,这样审计意见与债务增量负相关。
我的疑问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各大数据库中的每年年末长期借款、短期借款金额不一定就是公司本年从银行的借款,因为每年年末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余额应该是“年初金额+本年从银行借入—本年偿还给银行金额”,那么这样一看,这些实证论文中设计的“企业银行债务增量”就不是该企业当年真正从银行获得的债务,据此考察上年度审计意见与本年度银行借款增量关系不就错误了吗?
恳请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