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87 1
2012-12-04

近日,2012国际医药创新峰会在京举行,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年度会长陈启宇受访时称,中国医药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即将毫无优势可言,创新已成必然趋势。

  在峰会现场,他算了一笔账,“我们医药行业生产型企业员工的人均成本大概在8000美金左右,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到的收入倍增计划,八年之后就会达到16000美金以上,届时我们的效率是不是能够跟得上2万美金左右的劳动力成本的这些国家的劳动效率?而且,随着汇率的进一步上升,制造型医药企业的生存空间恐怕到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了。”

  他的这一观点,不免有些令人沮丧,但却得到了参会所有医药行业人员的认可。

  纵观全球医药市场药物研发的趋势,产出率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则认为,中国的现代医药研发历史相对较短,并没有太多历史遗留体系的牵绊,因此可以避开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借鉴全球的最佳做法,建立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体系。

  “我们在医药行业里经营企业,未来八年左右来看这个问题,压力是显然存在的。所以回过头来,目前我觉得我们中国企业也好,行业协会也好,包括中国药促会也好,必然要有这么一种责任和使命推动我们中国的医药企业创新的发展。”陈启宇说。

  在我国,不论产业界还是学界,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作为一个区间段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在慢慢出现,中国的人口红利顶峰正在成为过去。尽管人口红利一段时间内还可以继续挖掘,但未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从“创新”上寻求新的突破点。

  但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现状,却是不容乐观。在国际上,中国一直以来被冠以“仿制药大国”的称号。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药市场上的创新药物和仿制药的产值比大概为3:1,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1:3

  “也就是说,中国的仿制药占了大概75%的产值,这是难以想象的。”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称,这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国家政策等都十分相关,造成了这一现状的各项政策和环境也势必会成为医药创新的最大阻力。

  医药行业是管制行业,一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的创新药在应用到病人身上,必须要经过新药审评这个环节,过去几十年我国主要是在做仿制药,所以国家层面的审评体系、审评的机构、人员的配置、经费的配备、审评经验等,目前来看有可能是这个行业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此次峰会上,RDPAC研究得出的“全力提升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报告”显示:中国ZF正在全力提高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并且已经在吸引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产业标准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中国患者在获得创新药物的时间上仍落后西方发达国家8年左右,相关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将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

    本文来源:http://www.ocn.com.cn/free/201212/yiyao041149.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6 19:32:03
有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