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uohui69 发表于 2012-12-4 22:09 
求翻译
现在,教材上写的和学校里教的经济学不但很少涉及企业管理,也很少涉及企业家精神。经济学脱离普通商业生活的程度,令人感到离奇与惋惜。
过去情况可不是这样的。在近代经济学诞生时,亚当·斯密设想它是一项关于“国家财富性质与起因”的研究。他的处女作《国富论》,商人们广泛传阅,即使斯密明白地鄙视他们的贪婪、鼠目寸光等缺陷。同时,这本书反响剧烈,引起了政治家对贸易以及其它经济政策上的讨论。那时,学术界力量很薄弱,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呼吁更广泛的群众。即使到了20世纪之交,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仍能保持经济学是即研究财富也研究人的学科,经济学家仍与企业家有关。
到了20世纪,经济学发展为一项职业。经济学家们开始写些只有他们之间才懂的东西.与此同时,这个领域经历了范式转移,逐渐确立自己为一个经济理论方法,并放弃现实生活经济这个主题。现今,经济学的成果已脱离社会发展进程,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对资源分配的静态的研究。企业家与管理者们常常挣扎在如何以低成本将新产品带给消费,而经济学家们用于分析企业的工具过于抽象与冒险以至于不能引导他们处理这问题。
经济学远离实际经济活动不仅严重损害了工商界,也影响到本身的学术建设。因为,如果经济学家几乎不能提供实用的分析,管理者和企业家们在作决策时只能依靠他们自己的商业敏锐度、个人判断和经验。在危机关头,商业领袖失去自信的时候,他们只能寻求政治力量来填补这个空白。经济艰难时,不论革新还是就业,ZF干预日益成为最终的解决手段。
经济学因此成为国家掌控经济的便捷工具,而不是民众用于启蒙经济运作的工具。不过因为它不再坚定地以经济运行的系统实证调查为基础,它也承担不起启蒙经济运行的任务。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候,家族与部落主要采取依靠自己维持的基本生存维持经济;他们彼此之间以及对外联系是薄弱而不连续的。这种情况随着商业社会的出现而完全改变。今天,现代市场经济以及它更精细的劳动分工依靠的是不断扩大的贸易网络。它要求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配合跨国市场与公司的运作。经济学不顾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而转变成关于选择的硬科学,这相当于自杀。
现在是时候将贫瘠的经济学与经济再接轨。市场经济在中国,印度,非洲,和其他地方的涌现预示着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它对于经济学家研究市场经济如何在文化,制度,组织多元化的社会表现经济收益也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经济学家们想要获取这些信息,必须着重于现实中人和经济系统是如何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