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103 21
2012-12-0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文的全部结论,是作者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吸收西经的供求均衡价格论的合理因素,对其进行理论批判、创造而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显而易见的,马经和西经的理沦,都是有所能和有所不能的。自1825年发生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危机的周期发生,社会生产资料一步步集中……。我们应承认马经的基本价值;而资本主义生产至今仍在向全球扩展之中,且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应承认西经的价值。因此,一个简单的想法在我脑中形成:把两派经济学进行扬弃,加以改造,使两者统一起来,形成新的经济学理论,使之能够包容两派经济学,较完美地解释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全部经济学难题,并提出对策,作出预测,以指导人类社会走向新的辉煌。直觉使作者相信:最简单的理论能够解释最复杂的问题,这个理论才是有价值的深刻的理论。物质波理论消除了波动学说和粒子学说的分歧;爱因期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更简单、统—,也更深刻了。如果说,理论的发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这就是规律。作者想:既能历史让两大经济学理论经大约150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并立世人面前,两派经济学自有其存在价值。现在的经济学家们就有责任和可能,使其统一起来,发展出一套新的理论。理论的研究,没有禁区,而发展是绝对的,不能心存偏见。中国经济理论界改革开放前,视马经为唯一真理,西经为毒草,是一种偏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来,完全放弃马经,转向拜在西经旗下,只能是另一种偏见。唯有打破先入为主的偏见,平者对待两者,才有可能发现两者各自的合理内核和缺陷,加以扬弃,才能创立新的经济理论。愿梦想成真!
    是为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7 15:53:09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不靠谱的基础上是无法建立理论大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7 17:09:29
                                                  第一章   人和劳动
  “劳动,使猿转变为人。”恩格斯这样认为。这个结论曾被马克思主义者作为真理被当然接受。其实这个结论只说对了一半。确切地说:劳动,使猿转变为人;同时,人(人的意识)使动物的本能活动转变为劳动。人和劳动是同时出现,并一起发展起来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产物。因为,猿在变为人之前,和其它动物一样要“消费”,并依靠这种“消费”活动将种族延续下去;而要在猿转变为人之后,这种“活动”才转变为人的劳动。而标志着猿转变为人的,却是动物(猿)的心理转化为人的心理、人的意识。这样,人和劳动的关系转化为人和意识、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先人和今人只有两种:唯物论,存在决定意识;唯心论,意识决定存在。作者在此提出第三种看法。也许这样回答,更符合世界的本质: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决定存在。存在的发展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存在的发展。或者说,没有存在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也没有存在;存在不发展,意识就不能发展;意识不发展,存在也不能发展。为什么呢?点破了,道理其实也简单:在这里,存在是人的存在,意识也是人的意识。猿之转变为人,离不开猿的心理转变为人的心理、人的意识,所以说意识决定存在;猿之心理转变为人的意识,又离不开猿转变为人,也就是说,存在决定意识。存在和意识是同时出现,并一同发展起来的,是同一个过程的结果。综上所述:劳动、人(存在)和意识是三位一体的,同时出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自然界同一个发展过程的产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7 17:20:16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不靠谱的基础上是无法建立理论大厦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514002
  你是说劳动价值论不靠谱,还是均衡价格论不靠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7 18:14:44
恩格斯:“劳动,使猿转变为人。”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问题,人类学家仍在孜孜以求这一问题的答案。数百万年以来,人类从古猿、类人猿、人猿、类猿人、猿人、原人、智人、直立人到尼德人、北京猿人....。劳动究竟从哪一个阶段开始的?劳动的条件有哪些?劳动采用哪些社会形式,劳动的组织形态竟是怎样的,劳动与语言以及意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劳动经验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劳动的分工及其分配关系,....等等。

无论今天的人类如何进化近乎完美无瑕,但身体内仍带有史前进化的生理痕迹;同理,无论今天的人类劳动进化近乎完美无瑕,但仍带有史前人类劳动的痕迹。

恩格斯:“劳动,使猿转变为人。”是否具有真理性,须要接受科学的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7 20:47:40
                                        第二章   劳动的种类(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只要它对人类的效用不是由于劳动,情形就是这样。”马克思如是说。粗一看,自然界似乎存在不是由于人的劳动而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的物体存在。马克思据此把社会财富划分为自然品和(劳动)产品两大类,以此为基础构筑起其经济学理论大厦。经作者仔细地研究,却发现了不同的事实:
       第1节    认识劳动使用价值的的发现
  一物自身仅有对人类有使用价值(效用)的可能性,且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也只是在对其可能性有所认识之后,方才成为可能性的。在人类认识西红柿对人类使用价值(效用)以前,西红柿已现实存在了不知多少年。在人类认识“火”对人类的各种使用价值(效用)以前,说火对人类使用价值,不如说火对人类有负的使用价值更确切。人类从自然界中分辩出食品和毒品,除了付出了时间和艰辛的劳动外,是以大量生命的死亡为代价的。因此,人类的第一种劳动是认识劳动(科学实验只是其中一种)。物品是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人类的劳动内在其中,因此,同吋就是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首先内在统一于认识劳动中。
              第2节   占有劳动
   把物品对人类有使用价值(效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有另一种劳动――占有劳动。人类要消费某使用价值,得实际占有它。因此,就一定要有占有劳动。不管占有劳动的强度多么,耗费人类的劳动时间多么,总有一个数学上不为“零”的值。空气这种物品,也许是人类实现其使用价值,而花费劳动最少的一种了。但是,消费空气,还是需要肺的呼吸运动。人类肌肉的紧张即劳动时间还是有一个医学上可测量的时间。因此,要实现使用价值,占有劳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