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12-9 19:17:11
历 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19:48:16
对于年鉴的数据,是很无语的,看看规律基本不用等明年的年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19:51: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19:58:33
看看,围观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0:12:24
看不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0:13:06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0:20:10
宏观除了统计年鉴还能用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0:23:3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1:03:24
rudi 发表于 2012-12-9 19:12
多出来的将近一亿人作为测量误差,听起来很可怕的样子。。。

如果是因为统计口径的变动,是不是可以把 ...
怎么看待这个点真是头疼,典型的**特色:“口径变动”。冯帅章的文章似乎有些开阔思路助益。怎么处理就跟着来了,看内容吧,剔除有剔除的道理,前后调整有调整的理由。关注宏观,要素投入、失业等变量,剔除可能不是好的作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1:05:45
太假了,敢不敢真实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1:48:36
数据在哪里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1:50:18
哈哈,数据啊,怀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1:51:25
还是没看到数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2:21:46
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2:23:02
新人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3:00:08
我能说看不懂这个图的意思吗。。。  求大神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3:02:20
何必太当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23:14:35
学习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0 00:11:59
sun7822059 发表于 2012-12-9 10:13
关于就业与工资这块大类数据波动巨大原因:一官方所谓的统计口径变更,起数据大起大落的常见原因,二如我上 ...
统计局是什么东西?那可是代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标志啊,能容得下这样的错误吗,世界上千千万万个人在用,对得起这些学者和用这些数据的人吗?在统计局上班的人都是吃干饭的吗,自己做出来的数据也会发生这么低级的错误。给他们一把刀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0 00:21:21
千年孤独 发表于 2012-12-8 16:28
的确太假了
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0 09:29:24
失误失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0 09:48:38
manchern 发表于 2012-12-9 21:03
怎么看待这个点真是头疼,典型的**特色:“口径变动”。冯帅章的文章似乎有些开阔思路助益。怎么处理就跟 ...
不理解统计局那些人,他们有历次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原始微观数据,如果真的是统计口径变化的原因,那么把前后数据的口径调整成一致应该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也应该是分内之事。难道他们也喜欢朦胧美?!

又或者如我第一个猜测,多出的一亿就业是因为累积的抽样误差(平常的年份抽样为千分之一!),那么可能统计局也无能为力了。。。

真希望有一天能像美国一样,能够把原始数据向公众开放,还公众以知情权。不过得益最多的还是研究者,不管是做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每次想到美国从1860的人口普查,自1962年的CPS(就业人数、失业率统计的依据)都免费向公共开放,就羡慕的不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0 10:17:37
rudi 发表于 2012-12-10 09:48
不理解统计局那些人,他们有历次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原始微观数据,如果真的是统计口径变化的原因,那么 ...
其实,有没说出来的猜测:前面的错误,包括那个忽然正负,可能也是数据不回溯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0 21:43:35
manchern 发表于 2012-12-10 10:17
其实,有没说出来的猜测:前面的错误,包括那个忽然正负,可能也是数据不回溯的原因。
刚刚想到的:如果年鉴中的劳动力数量包含了大量的测量误差,那么估计总生产函数时,劳动所占的份额就会下降,而资本的份额会被高估,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份额远高于美国和发达国家一般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0 22:15:05
rudi 发表于 2012-12-10 21:43
刚刚想到的:如果年鉴中的劳动力数量包含了大量的测量误差,那么估计总生产函数时,劳动所占的份额就会下 ...
您怎么才想起来?!我这段时间在做K的测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种种证据表明,K严重低估,多的要增加50%!!没想到L也出了这么大的问题。H也不对。我们被误导了多年。心里挺窝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1 08:27:17
manchern 发表于 2012-12-10 22:15
您怎么才想起来?!我这段时间在做K的测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种种证据表明,K严重低估,多的要增加50%! ...
先安慰一番。。。

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包含很多的测量误差,哈哈,那就只有老天才知道中国的真实的要素份额了。p.s. 如何定义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1 21:05:25
rudi 发表于 2012-12-11 08:27
先安慰一番。。。

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包含很多的测量误差,哈哈,那就只有老天才知道中国的真实的要素 ...
反正90年之后的我做过心里有谱,90年前没想好怎么办。H还是教育年限,加调整因子,以前讨论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18 10:13:34
测量误差大并不是问题,但是究竟有多大的测量误差,如何对这个测量误差进行修正才是问题。如果能够拿到每年人口变动调查的原始数据,可以试着用胡颖尧他们处理CPS的办法做一做,至少是个不错的练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18 10:16:36
所以,国内也这么崇拜实证,结论的可靠性可想而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18 10:19:03
据说,当年李瑞环还是朱容基,就直接批评国统局,说他们的统计数据连一半的可信度都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