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定义在《资本论》中有明确的划分,为什么可变资本所占比重越大,所获剩余价值越多的问题一方面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另外一方面也受分析该生产方式的方法影响;
2、劳动者“磨洋工”现象的出现并不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抽象分析的理论假设中,即如果出现社会群体性的“磨洋工”,才会出现在分析中。事实上,历史上的资本家往往采用鞭笞、童工、降低雇用成本、增加监督成本等方式来防止这种现象,但这种想想无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3、劳动密集与资本密集本身是生产方式的差异,这在《资本论》的第一章便已提出,生产方式本身并不能改变生产关系的性质,这是马克思已经论证了的。在这个前提下,从事不同生产方式的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来源首先并不能改变生产关系;其次,他们之间获利的差异则属于更为具体的第二卷、第三卷去研究的问题了。
希望能看得懂!思考问题是好事,但如楼上的话,政治经济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社会积淀与学术积淀,我理解的社会积淀在于用“庸俗的或辩护的”的经济学解释现实情况格格不入,增强对政治经济学认知力的信念;学术积淀则在于需广泛涉猎,奠定一定的社会科学学识基础才能够理会前人的心血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