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88 1
2012-12-10
  漫步在中山四路一带的老街旧巷,沿着一间间门头房挨个看过去,不经意间能发现一些青砖灰瓦的旧式建筑。门楣上依旧清晰的药铺匾额,似乎还在宣示着昔日“药业八行”的辉煌,但却再也寻不着当年西关十三行医馆林立的中药材旧香。

  上百年的盛衰演绎,十三行不少老字号已经或正在从我们的视线乃至记忆中消失。幸而,我们身边还有一些百年老号,虽历经风雨,却亦然屹立在广州这片热土之上,承载着千年的南药文化,不断将之发扬光大。“潘高寿”正是这其中的一家。如今,除凉茶外,“潘高寿中药文化”还与相声、屈原传说、象棋、汉字书法、麒麟舞等国粹齐眉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亦造就了全国唯一坐拥“双国遗”的中药企业。一兴一衰,昭示了老字号的两种命运,留存下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百年来的曲折离奇……

   1.jpg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开设了一间药铺名为“长春洞”,取其“长春洞里攀高寿”之意,这便是“潘高寿”的前身。药铺专营蜡丸,前店卖药,后场制丸,雇有10余个工人进行作坊式生产。1920年前后,药铺由潘百世的四子潘郁生出任司理。

  不久,广州起义爆发,接着又发生“商团叛乱”,药铺毁于战火。潘氏改在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设店。

   2.jpg

  辛亥革命后,西医对传统中医药的冲击日强,“长春洞”生意一落千丈。此时潘郁生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等药材与枇杷叶一起熬炼,独创“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由于疗效显著,很快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治咳药。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为了躲避战乱,潘郁生父子分别到香港、韶关等地继续经营。抗战胜利后,潘郁生以潘高寿药行取代“长春洞”,独资专营川贝枇杷露,又在杉木栏路开新店铺以扩大生产。1948—1949年间,潘高寿药行走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历经了公私合营、局属中药总厂、部队建制几次转制后,1993年,潘高寿药厂正式转制为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但传统特色川贝枇杷露作为主体产品一直没有改变。

  目前的潘高寿,集“中华老字号”、“广州老字号”、“广东省著名商标”、“广州市著名商标”于一身,作为首家成为“国遗”的南药老号,潘高寿被视为岭南传统医药文化的代表。

3.jpg 4.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10 12:19:40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