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尤其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产业园区作为城市推动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载体,在推动各区域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产业园区的规划质量对未来园区发展方向和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总结过去园区发展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前车之鉴做后事之师。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首先,明确产业园区的多方关系。第一个主体是政府,政府是产业园区建设的主导者,从前期规划到后期运营都贯穿其中,因此政府对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的定位手握主动权。第二个主体是企业,企业是园区终端用家,无论是销售还是租用,都是园区实现价值的体现。还有一个是开发商,开发商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
其次,产业园区定位在咨询规划过程中需结合当地发展情况,特色发展项目等分轻重,分层次。大多数情况下,园区定位都由政府主导,大部分地区政府在园区定位时追求形象工程,存在“大跃进”、“盖大帽”的现象。规划咨询部门在定位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在充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周边影响因素,为政府定位提供有实际性意义的建议。
最后,产业园区经营后继无力的案例不胜枚举。园区建好之后,在前期规划的引导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重点发展企业,这个过程是体现园区产业核心的过程,决定未来园区的发展规模和等级。但是,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急于求成,引入园区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为后期埋下了隐患。因此,规划中需涉及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的全面制定,以解决“后顾之忧”。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国内产业园区大兴建设,需警惕“烂尾”隐患。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园区、工业产业园区等各类别园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尾现象”,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防治“烂尾现象”的发生,实地调查、深入研究、政企沟通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科学化产业园区规划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才能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本文来源:http://www.ocn.com.cn/info/201212/touzi1213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