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他著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到:“而最后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了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他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1]
目前,在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里,只有人才具有真真的自我意识,会不会出现新的自我意识主体呢?如果将来会有,极可能是计算机了。
这种神奇的机器不仅具有元间分析分解能力,还开始具有了元间组合能力,将来有可能将不同的元间要素一起,生成新的元间实体。目前计算机还处在自在的阶段,还没有自己的“利益”,本身还不是一个“我”,不是一个自我意识者,更谈不上具备“自觉”能力,但是,不能排除将来发展出这种能力的可能性。例如,已经出现了利用DNA作为计算机记忆载体的研究;出现了用生物学方法制成的有生命的逻辑运算器件;出现了将电子器件植入大脑的实例,试验表明,大脑可以“懂得”视频芯片编码的电信号,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实时影像;生物技术和脑科学的进展,似乎已经找到了读懂了大脑思维内容途径,将大脑活动的信息直接与计算机链接,直接用这些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已经不再是科幻和传说。这些进展预示着人的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界限正在弱化,反过来说,用计算机干涉、参与、辅助甚至主导某个体大脑思维过程也并非遥不可及。
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距离缩短的极限应当以计算机是否具备自我和自我意识为标志,这恐怕可算作是新的“图灵判定”标准。
人的意见都汇总到了计算机里,计算机自己通过星罗棋布无孔不入的数据收集掌握了更多的社会信息,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可以记录每一个人一天一年甚至一生的行踪,密如蛛网的交易结算系统可以记录绝大部分的金钱往来,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分析出每一个人的经济状态和活动规律。我们不仅通过机器和外在媒体实现相互沟通,可以轻松高速地处理人的大脑根本无法应付的海量信息,还可能利用机器逐步实现思考过程的客观化。计算机很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群体实现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群体信息爆炸性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个体人的记忆、理解和计算能力,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可能实际实现对社会状态从整体到细节的全面把握。我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对我们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人类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因为群体信息如果有一天计算机听懂了所有这些内容,计算机自己的自我反思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计算机从人们实现自我意识的工具演变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主体。
计算机本身作为一种自然物,所意识的内容也是关于自然界的元间,那么,自然界就不再仅仅通过人实现自我意识,除此之外又增加了另外一种方式,计算机之类的人造机械自己可能发展成为新的相对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主体,将成为新的需求主体。
[1] 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