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710 0
2012-12-17

生产交换价值时的生产关系概况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形式探讨(10)

商品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它的内容。“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也包括在社会联系之中,但它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既然是这样,那么社会生产关系只能反映在交换价值之中。

问题是:交换价值是如何反应社会生产关系的呢?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或者说,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用另一种使用价值的数量表现的,例如,一件衣服的交换价值是用20码麻布表现的。这就是说,衣服作为使用价值和麻布作为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就是交换价值!显而易见,衣服和麻布如果不交换,就不会有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是产生交换价值的必要条件!

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或有用劳动生产使用价值。不同质的生产活动撇开有用劳动的性质剩下的就是相同的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耗费,也就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简称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这种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生产交换价值。在政治经济学上,抽象劳动就是价值,抽象劳动的时间就是价值的量。“但是如果我们记住,商品只有作为同一的社会单位即人类劳动的表现才具有价值对象性,因而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那么不用说,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一个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它表现为‘交换价值’而得到独立的表现。”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严格说来这是不对的。“一个商品,只要它的价值取得一个特别的、不同于它的自然形式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形式,它就表现为这样的二重物。孤立地考察,它绝没有这种形式,而只有同第二个不同的商品发生价值关系或交换关系时,它才具有这种形式。只要我们知道了这一点,上述说法就没有害处。而只有简便的好处。”由此可知,商品的交换价值不过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或价值表现由商品价值的本性产生,而不是相反,价值和价值量由它们的作为交换价值的表现方式产生。显而易见,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发展形式——货币形式、资本形式也是这样,是由商品的价值本性产生,而不是相反,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由货币形式、资本形式产生!而这正是重商主义者和现代自由贸易贩子的错觉。重商主义者看中价值表现的质的方面,也就是看中在货币上取得完全形态的商品等价形式。相反地,必须以任何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的现代自由贸易贩子,则看重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方面。“因此,在他们看来,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只存在于有交换关系引起的表现中,也就是只存在于每日的行情表中。”毫无疑问,这也是一切资本家的错觉!是资产阶级的错觉!而且也是一切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政治经济学家的错觉!

既然交换价值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的原子,那么,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就表现为:“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由此可知,不仅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是这样,它的发展形式即货币形式、资本形式也是这样!

正是因为交换价值形式或者货币形式或者资本形式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那么,生产交换价值、生产货币、生产资本的生产方式就产生了交换价值的生产关系,产生了货币的生产关系,产生了资本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内容就是:“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劳动本身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性质,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因为,交换价值既然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相交换的数量关系,那么,一个商品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数量的确定就是认识这些生产关系的首要任务!

商品的交换价值形式,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是:劳动时间形式,货币形式,资本形式,最后是脱离金本位的纸币形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采用的是不同的确定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数量的不同的价格方式。在交换价值是劳动时间的阶段,确定商品交换价值或者交换数量是用不同商品包含等量劳动时间进行等价交换;在交换价值是金货币形式的阶段,则是是用金货币按照价值确定的价格进行等价交换;在交换价值是资本的阶段,是用生产费用即成本价格加上利润确定的生产价格进行不等价的交换;最后,在交换价值是脱离金本位的纸币形式的阶段,商品的价格是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的规律进行交换的。正是这交换价值的不同的阶段确定的商品的不同的交换关系,就是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

“正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具有历史的特征。因此,如果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那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就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列宁说,马克思从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中取出一个形态即商品经济体系加以研究,并根据大量的材料把这个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作了极详尽的分析“这个分析仅限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但他使我们有可能看出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组织怎样发展,怎样变成资本主义组织而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对抗的(这已经是在生产关系范围内)阶级,怎样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并从而带进一个与这一资本主义组织的基础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地位的因素。《资本论》的骨骼就是如此。”由此可见《资本论》就是分析商品经济中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的形式、货币的形式、资本的形式的发展变化,并分析社会成员之间在这些发展变化中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就是生产关系或者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或者财产关系是在商品经济体系中,产生出来的,发展起来的。因此,正是这些生产关系或者财产关系产生了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产生了起先是等价交换的私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后来发展为不等价交换的以赚钱为目的的私人资本家,并从而产了雇佣劳动者及无产者阶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目标是消灭产品的价值形式!并形成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显而易见,斯大林仅仅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抛弃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的生产关系,并因此,把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商品生产塞进社会主义,显然是“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所以是完全错误的!

斯大林不仅把商品生产塞进社会主义,而且杜撰了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所谓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家们,一方面从《资本论》中寻找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生产的各种断章取义的所谓的根据。另一方面从《资本论》中寻找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辩护的理论根据。当他们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根据的时候,就断言马克思的理论是几百年前的因而已经过时了!或者当他们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根据或者找到了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就提出所谓的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的理论是认识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的武器,斯大林的生产关系谬论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保护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手段!

劳动者2012年12月17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