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工人的工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的探讨(3)
资产阶级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为了获得利润。马克思发现,资本家的利润就是工人无偿地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无需多言。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工资价值即劳动力的价值+利润价值即剩余价值。除此而外,工人再没有生产什么。当工资价值或劳动力价值增加了,利润价值或剩余价值就减少了,相反,当工资价值减少了,利润价值就增加了。
资本家为了增加剩余价值,自然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或者工资价值。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
劳动力的价值或者工资是由工人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提高这样一些产业部门的生产力,这些部门的产品决定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它们或者属于日常生活资料的范围,或者能够代替这些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使商品取得最终形式的那种劳动的量,而且还取决于该商品的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劳动量。例如皮靴的价值不仅取决于鞋匠的劳动,而且还取决于皮革、蜡、线等等的价值,因此,那些为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提供不变资本物质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材料)的产业部门中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它们的商品相应的便宜,也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便宜的商品当然只是相应地,即只是按照该商品在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就是工人消费生活资料的活动)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例如,衬衫是一种必要生活资料,但只是许多种必要生活资料中的一种。这种商品变得便宜只会减少工人购买衬衫的支出。但是必要生活资料的总和是由各种商品、各个特殊产业部门的产品构成的,其中每种商品的价值总是劳动力价值的相应部分。劳动力价值随着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减少而降低,这种劳动时间的全部减少等于所有这些特殊生产部门劳动时间减少的总和。当一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例如衬衫便宜的时候,他绝不是必然抱着有相应地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减少必要劳动时间的目的;但是只要他最终促成这个结果,他也就促成一般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提高劳动生产力采用改良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比同行业的其余资本家,可以在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他个别地所做的,就是资本全体在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所做的。但是另一方面,当新的生产方式被普遍采用,因而比较便宜地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和它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的时候,这个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既会使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感觉到,他必须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来出售自己的商品,又会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迫使他的竞争者也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因此,只有当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发展到同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部门,以致使属于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从而构成劳动力价值要素的商品便宜时,一般剩余价值率才会最终受到这一过程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劳动力的价值也是这样,因为它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相反,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它随着生产力提高而提高,随着劳动生产力降低而降低。因此,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是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不关心的。他关心的只是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本身就包含着预付价值的补偿。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正比,而商品价值的降低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因为同一过程使商品便宜,并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提高,所以就揭示了一个谜:为什么只是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目的绝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日。它的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必须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以此来延长工人能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因此,说什么工人应该感谢资本家发展了劳动生产力,不是无知就是欺骗!
劳动者201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