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策 本帖隐藏的内容
1 低风险资产消耗业务
低风险资产消耗业务包括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同业业务。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在于中间业务与零售业务方面的竞争。马蔚华说过,不做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这句话不仅点出了零售业务在未来银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点出了零售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业务发展的起始阶段成本极高,高到需要用批发业务来弥补其高成本,否则单做零售业务可能没饭吃。然而,零售业务一旦进入成熟期,会帮助银行形成非常强大的护城河,特别是如果能够网罗一大批优质客户的时候,这批客户不仅会为银行的存贷差业务带来丰厚的利润,更为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从国际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零售业务强大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较高。
富国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做出了比较好的榜样,利率市场化期间,富国银行净息差稳步提高。利率市场化后资产负债业务上激烈竞争,使富国银行也开始积极调整转变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1970 年富国银行开始推行自动取款机试点,并迅速得到推广;1985 年富国银行电话银行业务开始展开。数据显示,1970—1990 年期间,非利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7.2%,高于利息收入的15.3%的年均增长率近2 个百分点;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1974 年仅6.86%,上升到1990 年的15.25%。整个利率市场化期间,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提高了8.39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2 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改善效果明显。1973 年,其净息差2.46%,1986 年,其净息差提高到4.83%,提高近1 倍。1972—1990 年平均净息差为4.1%,除了1980—1983 年有所缩减外,其他年份均维持在4%—5%之间,较为稳定。主要原因是其社区银行存款成本较低,零售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贷款议价能力高。
兴业银行是同业业务提升盈利能力的一个例子,从兴业银行的报表分析可以发现在相同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下兴业银行的杠杆率最高,原因就在于同业业务的风险权重较低,因此兴业银行同样的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对应更多的资产总额,从而实现通过提高杠杆率提升盈利能力的目标。
面对NIM降低,优秀的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间业务以及在利率市场化中通过通过自身优势保持息差以取得高于同业的超额利润。
2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
工行计划在未来5年将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量由目前的5万扩大至14万,贷款余额由1万亿增至2万亿元,建行则将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列入了战略发展纲要,招行更提出5年内要将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提高到60%,民生银行推出了商贷通。随着股改的完成和短期融资券的放开,传统银行的贷款业务正面对脱媒威胁,大型企业脱离银行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成为银行业的田径,得田径者得天下。
在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上,CapitalSource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CapitalSource,一家2000年才成立的新兴银行,定位于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年收入在500万—5亿美元之间的中小企业,每笔贷款的规模一般在100万—5000万美元之间。2006年,公司单笔贷款的平均规模为730万美元,单个客户的平均贷款额为1130万美元;贷款规模小,贷款期限一般也不长,在2—5年之间,平均3.23年。它自成立以来,一直享受着高成长的喜悦。它的净贷款额从2001年末的3.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末的将近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1%;而净利润则从2001年的680万美元上升到2006年末的2.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10%;每股收益在增发稀释后仍从2001年的0.07美元上升到1.68美元,年均增长率89%。目前公司总资产已突破150亿美元,总资产在上市的1000多家本土金融机构中排名第159位,并以47亿美元的市值排名第74位。
为了取胜,CapitalSource强调金融服务的及时性、多样化和定制化。它的贷款决策最快只需14天就可以完成,提供的金融产品涵盖了房地产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设备融资、售后租回、次级贷款、超过抵押物价值的延伸贷款、现金流贷款、循环贷款、定额贷款、以股权为质押的可转股贷款CapitalSource的经验就是:及时、灵活的融资方案虽然能够帮助银行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客户,但也通常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效率与安全的权衡要求企业更多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而公司的管理层将这一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行业经验”和“交易结构细化的能力”。 这家银行有明显的行业偏好:在所擅长的领域, 它几乎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但对其他产业,除了一些特殊金融服务( 破产保护下企业的融资服务和杠杆并购融资等) 外,它一般仅限于优先级抵押贷款和应收款融资等流动性好、安全性高的常规项目。
在资本约束下,通过高效率运转资金来降低资金成本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建立审批流程化的系统,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审核机制,在信用风险可控下,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将成为银行NIM缩小后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谁能够在中国开发出符合国情的,依靠IT技术的技术密集型小微贷款模式,谁就能在小微贷款领域占据优势。
3 提高客户粘性 降低资金成本
美国银行业的经验数据显示,当客户在某一银行购买的服务或者产品超过6种之后,银行对客户的粘性大大增强(此时客户的逃离成本较高),比如如果某客户使用A银行的信用卡,购买A银行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等,为了享受A银行的这些服务与产品,客户就必须在A银行持有一定量的活期存款。优秀的银行如果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服务与产品黏住客户,那么其就可以在低成本或者零成本的情况下吸收客户的活期存款。更甚者,极其优秀的银行,比如富国银行不仅不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甚至对活期账户收取管理费,这种负成本的资金极大地降低了富国银行的负债成本。活期存款这种刚性与粘性的结合产生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客户觉得“必须在A银行持有活期存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银行对活期存款的议价能力大为提升,使得活期存款成为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换句话说在利率市场化时代活期存款并不会参与价格战,优秀的银行通过吸收大量活期存款从而获得低于同业的负债成本。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必然要经历“痛苦”的转型,谁能够提高客户价格粘性,提高银行的议价能力,以较低的成本吸收资金,谁就是利率市场化竞争中的胜者。
4 使用利率衍生产品对冲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波动的加剧,利率的不可测性加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在对国债期货进行内部仿真交易,国债期货的推出即将到来,其他利率衍生产品包括利率互换、利率上下限等OTC产品市场会慢慢扩大,银行对于自身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敞口的管理更容易通过利率衍生产品进行对冲。如通过利率互换将浮动利率贷款转换为固定利率贷款,锁定收益。利用利率上下限锁定收益和成本等。衍生产品是把双刃剑,用好了降低风险,没用好,增加风险。
5 探索推行可转让大额存单的可能性
银行通过探索推出银行同业可转让大额存单的可能性,一次为基础,推出二级市场大额存单。发行大额存单,不仅可以丰富货币市场交易工具,有助于缓解我国货币市场资金单向流动的格局,缓解银行业资本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