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写一点对于市场的理解,这些理解有些是自己的理解,有些则是出自某些值得尊敬的前辈的经验。 1、数据的平稳性和均值回归 从时间序列数据的性质来看,可以分成平稳和不平稳两种类型。对于平稳的数据而言,存在明显的mean-reversion.而后者,则不存在mean-reversion. 这两类股价的数据实质上对应着两种投资理念:价值投资和成长型投资。 价值投资,尤其是最原始的格林厄姆式价值投资,其逻辑基础正是建立在mean-reversion之上。对于平稳的数据而言,股价最终会回归到其均值之上。但是,这一判断的前提,股价会继续服从平稳性假设,则是一个需要对于公司进行极其深入的研究后,才能得到的判断。这并不简单。当确定了股价会继续服从平稳性假定,也即公司的基本面会好转或者至少不会恶化的时候。则可以在偏离均值1个乃至两个标准差内买入。在高于均值一个乃至两个标准差内卖出。 而成长型投资,则对应着不平稳的数据,用felix的话说,进行此类价值投资,犹如在人群中寻找凯撒,凯撒是很难碰到的。一旦碰到,则可坚定的采用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但是世界上的凯撒,没有几个。所以买入并持有这种战略,只能是特例。如果你不是巴菲特,没有一双发现凯撒的眼睛,还是不要尝试这种策略了。 巴菲特说,他是85%的格林厄姆+15%的费雪,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凯撒实在是太难找了。 2、从分位数回归到价值投资 分位数回归是肖志杰老师及其合作者在最近提出的计量技术,我并不是很懂这个计量技术。但是其背后的思想,却给我极深的启示。简单的说,分位数回归背后的思想是:价格的分布会随着价格的改变而改变。 当股价极高或者极低时,未来的价格的分布并不是一个正态分布,而是一个肥尾分布,不同的是,股价极高时,那是一个左肥尾分布,出现暴跌的概率相对较高,而暴涨的概率相对较低。当股价极低时,那是一个右肥尾分布,出现暴跌的概率较低,而暴涨的概率相对较高。 传统的使用标准差来度量风险的方法之所以不靠谱,其危险性也就在这里,他忽视了当股价处在极端状态时的肥尾特性。当然,在日常的状态下,股价还是大略服从正态分布的。 价值投资的逻辑也正在于利用股价极低时的右肥尾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