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72 6
2005-05-11
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我们的经济是否能够承受巨大的过度升值的压力。

  为什么人民币不能在压力下升值?当前这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也不是讨论人民币汇率机制长期如何改革的问题。

国际经验证明,在当前美元贬值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特别是在国际“热钱”都在不遗余力地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只要人民币有任何风吹草动,只要人民币管理浮动的区间稍一扩大,人民币币值必然马上冲到区间上限。人们会马上期望人民币还要进一步升值,热钱会更多地流入

巨额“热钱”的推波助澜,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会水涨船高,会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过度升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泰铢和菲律宾比索都一度贬值100%,印尼卢比曾贬值500%-600%,贬到银行挤兑,贬到社会暴乱,贬到政权更迭。

  中国的经济是否具备承受这样冲击的能力?

  中国经济付得起10年经济停滞的代价吗

  首先要应对的直接冲击是经济的四大需求之一——进出口。如果人民币过度升值,如升值20%-30%——在压力下升值更高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人民币升值30%,则意味着我们的出口一下子增加了30%的成本,我们进口的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一下子便宜了30%。突然丧失价格竞争力,出口相关行业和公司马上失去比较优势,出口出不去,产销不平衡,存货增加,资金周转不灵,规模小一点的企业恐怕立即出现生存危机。

  所有进口产品一下子便宜了许多,肯定会出现大量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反过来也冲击那些提供国内市场需求的行业和厂商。中国年进出口已经超过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主体。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是需要调整的。但是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60%以上对外依存度的中国经济在总体上一下子可能调整得过来吗?我们的经济在短期内顶得住吗?

  1985年,日本在广场协议的压力下开始日圆升值,就像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生在最近召开的G20国银行家会议上提到的那样,对汇率变化的预测,不会比掷骰子50%对50%的结果更好,因为人们不具备预测货币需求和供给变化的能力。换句话说,汇率的准确市场均衡水平不可能人为地准确判断。因此日圆的升值就从1美元比200多日圆的水平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升至1美元兑78日圆的水平,这个汇率水平绝对不是市场的均衡,百分之百是过度升值所致。而过度升值无疑是使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近10年一蹶不振、付出近10年经济衰退的惨重代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经济付得起10年经济停滞的代价吗?

  金融体系有不稳定的因素

  更严重的是,我们的经济体系中的显形和隐形的债务。特别是金融体系中的几个大窟窿,几万亿正在处理和必须马上处理的仅仅来自各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还有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资产。另一个需要面对的大窟窿是证券公司,一个南方证券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的中央银行再贷款,整个证券市场需要的再贷款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如果不及时把这些窟窿堵起来,银行系统仍然低资本充足率高不良资产,面对一年后的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恐怕不是靠“国有银行”这块政府信誉的招牌就能“平安无事”的。只要外国银行靠其国际市场稳健的经营经验和优质服务,特别是低风险的资产状况,争取到现在的20%的高端客户中的四分之一,中国的银行就可能失去现有存款的四分之一。如果到时候中国的银行的存贷差达不到这个要求,就可能会发生挤兑的危机。还有证券行业的窟窿,不把挪用的客户保证金和国债回购以及委托理财造成的客户亏损用不留道德风险的方式处理好,证券行业可能成为仅次于银行的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的策源地。

  中国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高储蓄。经济理论表明,高速增长依赖着高储蓄率。有研究表明,经济起飞阶段大约是20-25年。各国的高储蓄率基本发生在这段期间内。在经济起飞大约25-32年之后,各国的高储蓄率无不呈下降趋势。欧美各国目前的储蓄率只有15%左右。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高储蓄率也就维持了25-32年。如果我们把1980年当作经济起飞的起点,中国的高储蓄率能够维持多少年?那么按照世界各国的规律,中国的高储蓄率可以延续25-30年左右,那么到了2010年前后,中国的储蓄率将发生明显下滑趋势。换句话说,留给我们的高速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已经不多了。如果储蓄率一旦下滑,脆弱的银行体系就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当今年银行储蓄连续7个月下降时会出现巨大的担忧,以及为什么深层次的银行体制改革如此重要。

  近期国内正面临潜在的金融风险,面临对复杂而艰巨的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体系改革,需要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的金融环境。人民币的暂时稳定,将为金融体系的改革争取时间。面对2006年金融业的开放,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不必认为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

  其实细分析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本为了更大的利益嚷嚷得比较大声,但实际中日贸易中日本是顺差,他们没有太大的施加压力的筹码。欧洲未必欢迎中国更大比例持有欧元,因为会导致欧元进一步升值。美国政府实际也在权衡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的利弊,人民币真要改变汇率机制,美元会进一步贬值,对美国未必是好事。所以美国的学界政界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如果对我们自己、对大多数人都没有好处,压力从何而来?我们大可不必认为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

  “热钱”是投机性的资本。热钱是在人民币被低估的舆论推动下流入境内的。所以由于热钱推高的外汇增长,不能算“外汇储备”,当然也不能作为人民币低估的根据。只要让这笔“热钱”不结汇进入中央银行,而是直接进入任何商业银行的外汇账户,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幻觉”就会消失。“热钱”效应就不攻自破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旦金融体系的问题显示出来,或者政府开始全面理顺金融体系中的各种问题,或者经济结构中的某些薄弱环节暴露出来,这些“热钱”可能是出逃最快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热钱的流入并不是最危险的事情,最危险的是“热钱”的流出。一有风吹草动,大进就变成大出,他们的出逃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一幕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在东南亚各国以多米诺骨牌效应重复上演。倘偌如此,中国经济就要承受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大起大落”,带来的后果就不是简单的“硬着陆”的问题了。

  所以,目前保持人民币的不完全可兑换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另一重要条件。至少可以让“热钱”进来容易出去难,我们暂时可以有惊无险。

  在目前的内外经济形势下,人民币升值未必能解决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劳动力套利的问题,也未必能改变外部各种利益聚集起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未必能统筹国内的各种不平衡,所以当前人民币升值可能不是解决目前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的最佳方案。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人民币不能在巨大压力下贬值一样,人民币现在不能在压力下升值。人民币汇率暂时的稳定对中国和国际社会可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详情请见《经济》杂志5月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13 00:58:00

支持.

不要怕美国,他们不会真的怎样的,也没道理.

不升不升就不升.看你怎么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3 09:49:00
人民币长期以来总的趋势是在贬值,这个过程是其价位回归。现在人民币购买力提升,人民币升值,这也是价位回归。我们不必太过忧虑升值会带来灾难。升值的压力有利于中国企业第二次创业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金融体系改革,有利于京沪深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3 15:57:00

1994年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一直只有“管理”而无“浮动”,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成为一句空话。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币升值是肯定的,而且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越往后拖改革难度越大,成本也越大,所以我觉得晚动不如早动,现阶段适度的升值是可取的。一方面现阶段适度升值可以缓解外界强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为以后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积累经验。当然汇率制度改革(升值)的时机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近期升值不升值很难预料,但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上看,中央银行一直在为汇率制度改革做努力,而且步伐越来越积极,升值和更大幅度的汇率制度改革应该离我们不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4 01:59:00
我的预言正确:中国老百姓请注意了,看我们的政府如何击退热钱,再让人民币升值的。
  房价不跌,人民币是不会升值的,房价大跌的时候,就是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政府现在终于出手了,所以就有了:“国八条”、现在又来了个“七部委”(中央七部门2005年5月11日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保证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打击炒地”、“期房禁止转让”,成为此次房地产新政的关键词。由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七部门联合提出的《意见》,直指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提出各地要把调控楼市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实判断我国现在有没有热钱?看香港的存款利率就知道了,只要香港的存款利率比美圆的存款利率小得多,还有一个证明就是美联储加息,而香港却在减息,就证明有热钱流进香港,当然也有热钱流进中国内地,为什么要流进香港和内地呢?哦,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赌人民币升值。在香港,热钱在炒香港的H股,在内地热钱在炒我们的房地产,所以就造成我们现在的房价虚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房地产泡沫。那么现在我们的政府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请看下面报道:
    滬樓市過熱恐禍及銀行
    央行官員就持續升溫的上海房地產市場發出警示,並提供最新數據顯示﹕在去年宏觀調控,投資和各項貸款增速明顯回落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卻逆風而上。全市中資銀行人民幣自營性房地產貸款累計增加102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多增204億元,佔全部貸款新增額的比重高達76%。去年上海住宅商品房價格水平較03年上漲14.6%,每平米銷售均價已達6385元。但局部地區的漲幅更高達27.5%。
     近年,上海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的現象,不僅引起市政府的關注,就連央行上海分行亦罕有的發出警示稱,上海的房地產風險可能轉變為銀行信貸風險,應予以高度重視。上海市市長韓正在近日舉行的地方「兩會」上坦承,上海局部房價上漲過快。因此,當局將做好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確保房地產金融平穩健康運行。
    央行罕見發出警告
     央行上海分行在總結去年當地金融機構房地產信貸形勢時稱﹕「上海市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持續攀升,房地產貸款在貸款總量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各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趨同明顯。房地產市場風險有可能轉變為銀行信貸風險。」據悉,在去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後的11、12月,上海個人住房貸款仍一如既往快速增長,提前還款現象並不明顯,利率政策的效應有待進一步觀察。去年,上海個人住房貸款累計增加728億元,同比多增106億元,新增個人住房貸款佔中長期貸款增量的比例高達48%。
    从上面的报道就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已经向百姓发出警告,中国现在的房地产有泡沫,你们老百姓买房要小心了,不要去接热钱所炒的房地产行业。那么政府如何满足人们的房地产需求呢?请看下面报道:
    北京发改委称奥运会前3年北京房价不会大涨(图) 2005年01月26日10:35

“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从今年起到2008年,北京市的房价不会有大的波动。”昨天下午,北京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在本次人代会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表示。丁向阳称,北京市的房价不会因为土地政策的调整而大起大落,去年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是居民的心理预期。
    此外,丁向阳还认为,目前北京尚有2亿平方米的存量房没有开发出来。另外,对于2004年房价上涨,丁向阳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百姓的心理预期。
    从上面的报道就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将大量供应经济适用房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们现在千万别去接那些热钱所炒的房地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最后一棒。
    从以上二点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先用人民币要升值的预期来套住老外的热钱,来处理掉原先的那些烂尾楼,再大量供应我们老百姓所需要的大量经济适用房,来使房价跌下来,再让人民币在适当的时机升值,只要房价跌得比人民币升值多得多,那我们政府和老百姓不是大赚一笔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4 17:43:00
人民币升值是时候了。升吧,升吧,一升百升,中华龙腾:升吧,升吧,一升百升,九洲共鸣;生生不息,不息升升,华夏一统,世界繁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