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家、人文经济学会理事长 
茅于轼 2013-01-05 (
www.ftchinese.com)
【编者按】本文是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2012年12月29日在人文经济学会成立典礼上的讲话。人文经济学会由茅于轼发起成立于2012年7月,旨在推广人文经济学,促进人文经济学的研究、交流与应用。目前共有茅于轼、张维迎、陈志武、王巍、陈浩武、胡释之、岑科、傅小永、刘业进、雒亚龙、周克成等十一位理事成员。本文由人文经济学会授权FT中文网刊发。
各位来宾,非常感谢大家参加这个会,今天我的发言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经济学》。我最早有这个想法是两年前,现在慢慢成熟了。大概半年前我们开始有所活动,我们发起人讨论了好几次,今天是头一次以开放的会议形式来纪念学会的成立。我觉得自己过去十几年做的事,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人文经济学的实践。
我们知道经济学是一门很难的学问,要花很大的精力研究它。但是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是很多很多的,他们没有机会成为经济学家。有多少人呢?中国有13亿人口,假如1%的话就是1300万,我想不止1%,所以有几千万人对经济学有需要。他们怎么满足这个需要呢?只能零零散散看看文章、上上网、听一些报告。我觉得这还不太够,我们要给广大对经济学有兴趣、但又不想成为经济学家的人提供一个服务。
经济学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为什么要推广经济学?就是要培养一种理性的思维、一种符合逻辑的思维。我想只有经济学能最恰当地把你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推广这种逻辑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国家、对于我们社会有很大的意义。
中国人是东方人,跟西方人比较,东方人思想比较缺乏逻辑和精密的思考,也因为这样,我们在自然科学方面是比较落后的。经济学有点接近于自然科学,所以如果我们掌握了经济学,对提高我们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中国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吸收会员,我们的门槛很低很低。只要你对经济学有兴趣、承认我们的会章就可以成为我们的会员,会章已经在网上公布了。但是要成为我们的会员还有一些特别的义务,什么特别的义务呢?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是一个愿意学习的团体,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我们不主张互相斗,我们主张互相学习。
互相斗没有什么好处,不符合经济学智慧。经济学强调双赢,大家都得到好处,参加这个学会要能够得到好处,而不是去伤害别人,这是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如果我们同意这点,我们不希望用讽刺、挖苦、损人的方法讨论问题。我们主张如果我跟你意见不同,那我学习你对的那一点。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学者,但是不大有学派。你像美国有货币主义学派、芝加哥学派、供应学派、合理预期学派等等,我们中国有很多好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没有学派?因为我们不善于向别人学习。所以我们学会提倡学习,从学习里头长进自己,对自己有好处,也对别人有好处。这样的群众性组织我觉得有特别大的前景,今天已经是一个证明,在座诸位连坐都坐不下,很多人只好站着。
讲人文经济学还是得回顾一下经济学的发展。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一般认为是亚当·斯密。在他那个时候,还没有经济学,所以他是一位逻辑学和伦理学的教授,但居然写了一本《国富论》,把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提出来了。从那以后,经济学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特别是大约100年前有了数学进入经济学,这使经济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学得到巨大的发展。现在诺贝尔奖把经济学也作为一个科学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一,把微积分用到经济学里边,特别是偏微分,擅长分析许多变量同时变或者个别变怎么影响事物,这种思想方法使我们对非常复杂的经济关系表达更清楚了,对经济学的本身问题想得更清楚了。
二,数学对经济学的帮助,就是把经济学看成一个财富生产的极大化,所以可以用数学的极大化来研究问题,企业要利益极大化、家庭个人要效益极大化,两个基本假定把经济学理论大厦建立起来了。当然现在的经济学差不多变成数学了,它跟数学不同的地方,是引进几个假定,假定人是经济人,就是说人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又假定收益递减,投入不断增加产出慢慢递减,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假定,比如A大于B、B大于C那么A一定大于C等,有了这些假定,数理经济学把经济学推到非常高的阶段,而且使经济学方法直接用于政策方面,一个政策怎么制定、怎么选择,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告诉你什么方法对、什么方法错。
数理经济学厉害的地方差不多就是数学。比如几何学是数学,几何学已经有2000年历史,这2000年就没有什么变化,我们现在用的欧式几何,2000年没有变化,再过2000年我看也不会变。所以数理经济学,我看也是再过2000年也不会变,除非你假定不对,人不是自利的。因此数理经济学确实给我们极大的信心,不分时间、而且不分东西南北,没有什么东方经济学,也没有什么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好像几何学一样,几何学没有东方、西方分别,物理学也一样,不因为你是穷人、你是富人,就有穷人经济学、富人经济学,没有。不分立场、不分喜好,因此数理经济学确实非常厉害。自从1969年开始给经济学家颁发诺贝尔奖以后,得诺贝尔经济学家估计一百多人,他们大部分是数学家,不是经济学家,但是对经济学有贡献。
数理经济学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这些结论虽然是数理经济学的结论,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还原成人文经济学,把它变成一个大家容易理解的经济学。
举一个例子,我们学经济学都知道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怎么回到人文经济学呢?我的解释很简单,就是你拿钞票能买一切东西。其实这个里头包含很深的道理,一般人很少想。为什么钞票能买东西?你能买粮食是因为“18亿亩红线”的保护?不对,你可以买好多东西,不光买粮食,商店里几千种东西随便买,有几千条红线吗?没有的。
你拿钱买东西不需要票证、不需要审批、没有身份的限制,谁拿钱都可以买。这造成什么结果呢?就是商品之间可以作比较。一个面包两块钱,一度电一块钱,我吃一片面包等于用了两度电,我不吃这个面包,省了两块钱,可以用两度电,因此一个面包等于两度电。本来面包跟电没法比较的,一个是吃的,一个是照明的,有了一般均衡所有商品都可以比较,可以通过钱比较。
我们口袋里的钱可以比较所有的商品,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了GDP,而面包可以和电比较,如果没有钱买一切东西是算不出GDP来的。改革以前,中国社会钱不能买很多东西,买粮食要粮票,买布要布票,那时候GDP是算不出来的,当然现在人民币也还不是能买一切东西,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就会知道拿钱不能买土地,要审批的。
也因为投资领域不自由,我们价格有所扭曲,只有钱可以无障碍买任何东西的时候,也就是一般均衡,这个时候任何产品都可以做比较。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要生产财富而不是消灭财富。怎么生产财富?生产钱,因为钱能买一切的东西,你赚钱就是财富的创造。
过去我们认为企业不要赚钱,要为人民服务,结果企业赔了好多钱,国家越搞越穷。企业就是生产东西,生产水泥、粮食等,但是东西生产出来国家更穷,为什么?投入太多产出太少。投入了好多东西,劳动、资本、土地、原材料等好多东西,有了一般均衡,有了价格就可以把不同的投入加起来,一比就知道投入多还是产出多。企业必须赚钱,就是必须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没有一般均衡就没法比较投入和产出,企业就没有方向,就只知道生产,而这生产却不一定对社会有利。劳动也是一样,有些劳动不但不创造价值,还消灭价值的,改革以前我们的好多劳动,都是消灭价值的,结果越劳动国家越穷。
有了一般均衡,我们也能比较两个方案,比如煤炭发电,把电送到用电的地方,还是把煤运到用电的地方,哪个对社会更好。运输煤可以走铁路,也可以走公路、水路,用什么运输好?这都是可以做比较的,对社会节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可以运用到国际贸易怎么合理配置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最优利用资源都需要一般均衡。
我举的这个例子说明数理经济学的很多重要的结论,我们可以把它还原成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比如钱能买一切东西,钱为什么能买一切东西?如果想到这个问题,你对人文经济学就开始入门了。
人文经济学也是对经济现象的充满好奇心的探讨。为什么钱能买东西?我的钱哪里来的?我挣来的,提供产品、提供服务挣来的。这个钱为什么能变成那个东西?为什么能变成面包、变成电,这里头是怎么样的过程?这就是人文经济学需要做的事。
也就是说人文经济学是从生活出发,不是从理论出发。数理经济学是从理论出发,不需要生活,而人文经济学从生活出发。人文经济学一定要有一个特点,它的知识来源是我们对社会的观察。很多人学经济学是从书本上学的,书本的知识是第二手材料,甚至第三手材料,不是第一手的材料。第一手知识从哪里来?是你对现象的观察,不管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第一手的知识都是对现象的观察,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学的东西。
我们学力学,牛顿力学三定律,你学书本的,学了半天还不懂,你怎么能懂啊?你要知道牛顿还有他以前的人,他们是怎么发现这些科学规律,他怎么思考的?他疑惑的地方在哪里?怎么一步步克服了疑惑的点,达到正确的结论?经济学也是一样,我们有很多现象可以观察,对这些现象不断去问为什么?这就是人文经济学的第一手知识。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看,书本上看,你要是缺乏这种思考的习惯,你只能得到第二手的材料,不大会用。你把它还原成一手的知识,就会用了。这知识才算真正被你掌握了。
我提倡的学习经济学的方法,就是还原到最现实的生活,从里边想怎么得出经济学的结论。供给需求、一般均衡其实最原始的就是对生活的观察。所以我们要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于人跟人的关系的观察,从观察里头能够发现知识。
数理经济学贡献非常大,但是它有严重的缺点,缺点是不分时间地理、不分美国、中国还是日本、德国,都是一句话,但是真正要解决问题所在,每个国家不一样。因为有客观环境不同,有主观传统、文化等等种种的不一样,所有这些不同在数理经济里头看不出来,但是在人文经济学里头需要看出来。
因此人文经济学不仅仅包含数理经济学,而且要包含其他学科。我觉得它要有伦理学、历史、逻辑、自然科学的知识。
而且我们看到人文经济学也跟数理经济学有类似的地方,既然是一门学问,应该各种人都能接受。我们提倡的经济学立场,是眼界很宽、站在人类立场上的,而不是狭隘的、只顾自己的。我想既然是讲学问,我会向你学习,你把你的道理告诉我,我也希望你向我学习,我们互相补充。我反对用不讲理的方法来探讨学问,这样对你我都没有任何好处。
经济学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不仅仅是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我们知道人类几万年的历史,最近20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1800年到现在也就是200年,人类历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几万年变化也有,但是很小。
人的历史有几十万年,但是奋斗了几十万年,全世界人口有多少?在公元元年的时候,全世界人口两个亿,公元1800年的时候10个亿,经过1800年,人口从两个亿增加到10个亿。现在的200年呢,从10个亿增加到了70个亿,200年增加60个亿,之前是1800年只增加了8个亿,差不多一条水平线,到1800年的时候忽然上去了。
这是非常大的变化,人类历史几万年没有这么大的变化。人口这么大变化,说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已经被突破了。马尔萨斯说,人口增加比食物增加快,所以人口增加不上去,因为没得吃,这话不错,但是到公元1800年以后,没有问题了,现在人口增加了60亿,而大家吃得比过去还更好、更饱。其中原因很多人说是由于科学技术,我觉得这个看法比较肤浅,真正的原因要用经济学来解释,就是市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