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653 6
2013-01-09
为什么要建立人文经济学?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近日与几位年轻学人成立了“人文经济学会”,该学会由茅于轼先生倡导并担任理事长,旨在用日常语言来讲述经济学道理。

我们提出建立“人文经济学”的设想。经济学本来就是人文科学,为什么还要建立人文经济学呢?我们所指的人文经济学和一般所说的经济学有什么不同?

无疑,经济学本来就是人文科学。但是一百年前数学进入到经济学,使经济学获得极大的发展。数学对经济学贡献极大。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把财富创造中人和物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事物的规律。二是应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找出财富创造极大化的途径。因此在上个世纪经济学获得飞速发展。许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都是精通数学的大师。与此同时,虽然经济学得到大发展,但它过于偏向纯自然科学,失去了它应该有的人文精神。现代的数理经济学只有对错,没有好坏,也不讲道德。固然它虽然放诸四海而皆准,但也脱离了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为了纠正这个偏差,建立“人文经济学”是必要的。

人文经济学一点也不反对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人文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来自数理经济学。但是它基本上不用数学,而是要回归到普通的日常生活,用生活中的语言(而不是数学方程式)来说明经济学的道理。我们相信,再复杂的数理关系也能通过语言把它说明白。而且经济规律未必一定要用数学才能证明,我们的生活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说明经济规律。所以人文经济学也可以说是“不用数学的经济学”。这样会吸引许多缺少数学修养的大众进入到经济学。所以它是大众的经济学。

人文经济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应该追求真理,讲究逻辑,而不应该夹杂非科学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数理经济学是很符合这个标准的。但是数理经济学缺少人文关怀。比如讲,数理经济学只讲效率,不讲公平(这里所说的公平是财富分配的平等性)。人文经济学需要在考虑效率的同时研究公平的实现。因为分配的公平性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经济学回归成为人文科学,就不像数理经济学那样纯逻辑,而是综合其他社会科学的内容。所以它又包含了经济学所需要的社会学、政治学、史学、伦理学等内容。因此“人文经济学”有跨学科的特点。由于它跨学科,它很容易用于政策研究。而数理经济学只探讨经济学本身的规律,不问它怎样受环境不同的影响。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在人文经济学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只不过他们没有自觉地认识人文经济学的特点。有许多数理经济学家逐渐向人文经济学靠拢,也有一些非数理经济学家从自己生活的出发追究经济事物的规律,同样取得重要的成就。这证明人文经济学是有巨大生命力的。

“人文经济学会”希望能成为一个大众化的学会。只要是对我们所定义的人文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本学会是一个松散的学术团体,吸引对经济学有好奇心的,愿意彼此学习,追究真理的同仁共襄其事。本学会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学风,一种提倡彼此学习的风气。当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不同的时候首先是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观点中好的成分,而不是去批评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东西。人文经济学是在发展正确的观点中兴起的,不是在批评错误中兴起的。我们相信,这样的学风有助于人文经济学将来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成熟的分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0 19:29:5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 00:40:01
人文经济学是否是一种政治正确之下的选择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 21:58:18
感觉可能会像大杂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 18:50:37
学习了,非常支持这个协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5 09:47:38
只看最后一段:
“本学会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学风,一种提倡彼此学习的风气。当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不同的时候首先是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观点中好的成分,而不是去批评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东西。人文经济学是在发展正确的观点中兴起的,不是在批评错误中兴起的。”
=================================
说什么自己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先学习别人,那不等于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吗,那还叫什么自己的观点呢,这可能吗。
还说什么不去批评别人的观点,大家都不批评,一团和气,人际关系是和谐了,可是学术水平呢,我们拿西方成熟的自然科学来比较,有啊一个学术成就,不是顶住众多严厉的批评和质疑,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呢。
批评应该限于学术范畴,这才是对的,也就是常说的对事不对人。学术上错了就是错了,立论基础不牢,立论过程不严谨,结论过于模糊,这些学术本身的问题,就应该严厉的批评。

害怕批评,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