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370 3
2007-08-05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判断

重庆大学――汪德辉博士

2007年8月

一、什么是一个经济体的流动性?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 一个经济体的流动性是经济主体的货币(流动性)需求

•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做出了经典概括:Md=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区别于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二、货币创造的两个通道:

•( 一)基础货币经由中央银行和商业体系共同进行信用化,始于中央银行

• (二)商业银行直接进行债务信用化,始于商业银行

• 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由两部分共同构成

三、什么是一个经济体的流动性过剩

• 流动性过剩的总量货币特征:流动性供给(货币供给)超出流动性需求

• 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经济特征:资产价格不断攀升,出现资产泡沫

两个条件:一,价格增长率为正且非常数化;二,投机货币需求利率弹性显著下降

• 根本原因:商业银行债务资产化的信用创造,也即货币供给的第二条通道供给部分

• 商业银行债务资产化信用创造的实质,预支了经济体未来的主体收入

• 预支的未来收入媒介于过去的社会资本品累积和本年度的实际产出,“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实物”,产生过剩流动性,一方面资产价格上涨,接着一般物价水平联动上涨,另一方面部分流动性进入证券市场,推动证券市场市值快速增长

五、金融泡沫、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

• 金融泡沫的实质:经济体的货币流动性超媒介实体经济过渡过剩

• 金融危机:证券市场投机货币需求利率弹性恐慌性激增,证券市场流动性丧失,银行体系的证券类资产价格价值损失,银行体系为保证自身流动性,大幅进行信用收缩

• 经济危机:实际利率上升,经济体资金链整体断裂

•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可同步发生、也可能金融危机先于经济危机

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储蓄还是债务货币化的资产

• 储蓄是企业与公众对银行的要求权

• 债务货币化是银行对企业与公众的要求权,是为了获得银行提供的流动性而对未来收入的抵押(预支)

• 商业银行两类不同性质的资产在对经济体提供媒介流动性上的本质差别:

一,储蓄负债作为流动性创造基础,理论上其流动性创造规模有严格上限;对企业和公众的影响,只是向其提供媒介流动性供给,不会造成企业与公众的资产通货膨胀侵蚀;对银行的影响,其利润率水平受到社会平均利润率严格制约;

二,债务货币化资产作为流动性性创造基础,理论上其流动性创造规模没有上限;对企业和公众的影响,预支了社会未来收入,提供超媒介需求的流动性供给,使主体储蓄类资产不断受到通货膨胀侵蚀,出现债务货币化、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的交织螺旋,经济体不断累积金融泡沫(过剩流动性);对银行的影响,其利润率水平摆脱社会平均利润率制约,通过债务货币化和过剩流动性供给预收未来利润

七、经济增长的性质与结构

(一)消费疲软的假象与储蓄悖论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为消费资金和积累资金(储蓄)

• 消费疲软的实质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分配上的两级分化,低收入阶层的分配格局不断恶化,产生分配不均性消费不足;二,储蓄无法转变为投资,而不是储蓄不用于消费。因为储蓄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除掉用于消费部分的差额,是用于社会下一生产过程的社会预付资本

• 储蓄无法转变为投资的可能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构调整和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国有资本退出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建设的滞后、银行系统改革滞后与大量不良资产累积

(二)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社会投资过热的原因

• 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经济调整布局后的投资需求回升;民营经济的互助性银行体系外融资;银行体系的资产置换,实现储蓄负债资产向债务货币化资产的转换,创造流动性的能力和规模大幅增加

• 投资拉动增长的实质是债务货币化预支增长

八、经常项目顺差与国民净出口

• 作为GDP来源之一的经常项目

• 产生经常项目盈余的资产所有权主体外资份额独大

• 所以,衡量GDP来源之一的经常项目宜采用国民净出口概念,即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属人原则(GNP)与属地原则(GDP)相结合

• 经常项目盈余,尤其是国民净出口盈余所产生的外汇储备增加,以此衡量汇率升值问题,可以给出明确的基本判断,另一方面,对于货币供给量的合意水平也将给出明确判断,可以对外汇储备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管理

九、货币供给(流动性供给)的分类调控

• 不受管制的市场化利率水平是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 银行债务货币化流动性创造必然产生银行利润高于社会资本平均利润水平,使经济体不断强化“债务-投资型”增长模式,透支的不仅是公众的未来收入,还包括自然环境和资源

• 对银行业的资产来源、信贷投向、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加强政府管制,以控制债务货币化所产生的社会流动性供给过剩

银行体系外互助融资与银行债务货币化流动性创造的区别

十、江浙一带的地下钱庄——一个脚注

• 银行体系外互助融资虽然也发生债务与债权关系,但是其产生的流动性,具有封闭性质,其发生于债权债务过程中的收益即为流动性本身,提供流动性的资产来源于体系内的流动性剩余调剂,而非基于债务货币化

• 两种融资(流动性供给)即便都具有生产性,但对于流动性需求方的流动性剩余作用方向相反,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待续......

欢迎交流,谢谢欣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6 8:01: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6 18:34:00
明天开始休假了,自己顶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1 14:38:00
请问,您对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如何分析,有哪些理论可以说明流动性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6:24:00
以下是引用yushawkenn在2007-8-11 14:38:00的发言:
请问,您对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如何分析,有哪些理论可以说明流动性过剩

谢谢提问

轻轻最近在休假,不能上网,月底返回,请稍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