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称,2012年12月,有报道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中国欧盟商会2012年8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庞大,但其中许多质量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设定的专利申请目标扭曲了专利申请。因此,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实际的创新能力被夸大了。”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4日报道,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1年受理的专利申请数达到52.6万余件。相比之下,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的件数约为50.4万。
表面看来,中国近年来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证明了中国的创新能力,似乎预示着光明的经济增长前景。鉴于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数倍,几乎没有人怀疑中国正在实现其制定的目标:到2015年,专利年申请量达到200万件。
不过,在深入分析这些数字后,就会发现中国取得的超过了美国的成绩并不那么了不起。
如果从申请人的国籍这个角度来看待专利申请数量,情况发生了变化。2011年,中国发明家向世界各地的专利局申请的专利有43.6万件。相比之下,日本科研人员申请的专利超过47.2万件,这让日本成为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
其次,从专利申请数量能否看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值得怀疑。真正获得批准的专利数量才更能说明问题,而如果我们从获得批准的专利数量来看,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1年可能受理了50多万件专利申请,但它只批准了17.2万件专利,而且其中35%来自外国申请者。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发明家在2011年只有11.8万件专利获得了批准。这让中国位居日本和美国之后,排名第三。日本和美国获得批准的专利分别为30万件和20万件。如果将欧盟国家视为一个整体,那么中国的排名还要再下滑一位,降至第四位。
再看一下中国发明家申请专利的领域,就更能看出些什么。虽然中国在像数字通信这样的领域提出了大量的专利申请,但它在尖端技术领域的表现较差。比如,虽然中国自称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发明家2011年在全球各地提出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专利申请只占10%,燃料电池专利申请只占3%。(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