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3-1-20 07:29:42
作为一名本科生,我会天都关注着环球经济形势。过去几年的经济形势的确很差,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极易受到外围经济影响,尤其是欧, 美经济。虽然美国就业数据已见改善, 但整体消费信心依然疲弱, 我想最少要2-3 年后经济才会有起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8:05:59
好好想想再发表观点,支持你的观点,中国需要在制造业寻求拉动经济出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8:34:34
增加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造福于民,提高我国消费能力才是根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8:43:00
“空谈误国,实干兴民”,国家下阶段要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强国兴邦是手段,终极目标是富民和兴民,只有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地发展,国家才能更加强大,经济再次腾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8:49:48
中国的GDP对失业的拉动效果很差,所以为了保持失业率不会持续上升需要较高的GDP水平保证;而中国ZF用来保障GDP增长的基本手段通过大规模的ZF投资来拉动经济,而ZF投资一般都是低效率、低水平的,甚至用于重复建设,所以当前基本的解决方法是如何引导中国的投资由ZF投资转向民间投资,民间投资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利润,因此自然会投向效率较高的领域,从而优化中国的资源配置,提高中国的投资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07:01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转型阶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87458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14:48
正如一个人最大的未来在于他的短板之处,中国也应该从它的不足之中寻求发展。我认为推动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创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丰富创造力基因的民族,只是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一直制约着他的良性发展。中国ZF应该为全社会营造一个有活力的创新环境,鼓励人们竞相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14:59
GDP的回落说明现行发展模式弊端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经济转型还有赖于一系列的顶层设计,最迫切的是是ZF自身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市场关系,对既得利益加以限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给予其公平竞争环境,其次是推进公共服务,建立一系列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的最低保障制度。只有这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有可能实现,通过ZF强行推进经济转型是无效率的、也是不可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18:14
我觉得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的告诉增长,主要取决于全球化红利,市场红利,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发展到今天,全球化红利基本不复存在,中国的外贸出口极大的取决于世界经济形势,目前看来,明年复苏的迹象不是那么明显。市场红利,我觉得除了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对经济影响更大的当属92年确立的市场机制改革,到今天基本到了瓶颈,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劳动成本我们也已经拼不过东南亚南亚的国家。因此,就像李克强说的,改革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我感觉改革的侧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上面仁兄已经讲到的减少市场的摩擦,各种资源更为流畅的分配;另外就是要增强人民的消费水平,这要改革目前我国的分配体制,目前来看,资本资源在国家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劳动者的收入依然过低,这个要持续长时间的改革。第二,要减轻国民的压力,主要在于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保机制,这是我国在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欠下的。还有一个迫在眉睫要改变的就是分税制的后续问题,土地财政问题。分税制国家的税收返还知道省级,底下的各级政府仍然没有多少话语权,土地财政成为首选。高房价成为很多消费者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极致监管开发商的经营行为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22:3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44:06
要改革,要顶层设计,要保护产权,搞活民营私营经济,国企渐渐退出龚断行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57:12
破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09:57:59
如果不清楚过去和现在的水分含量,gdp就没意义。

如果看看北京市每年公布植树数,这么多年该有多少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0:19:59
绝对不思考 发表于 2013-1-20 09:57
如果不清楚过去和现在的水分含量,gdp就没意义。

如果看看北京市每年公布植树数,这么多年该有多少树啊
如果再从这个角度看企业负债与GDP的比值。

负债是没水分的。GDP则至少有30%水分。

所以去库存,去杠杆的压力是很大的。

贷款展期常态化,信托兑付刚性都是问题。都期待货币放水。所以目前央行逆回购是最受关注的货币政策了。估计降准可能性不大,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市场化利率有上升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1:02:21
真的真的很期待制度的改善啊,改革好制度将释放巨大能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1:29:1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1:43:04
统计局的数据真心没什么用,所以用统计局数据做出来的论文,也是垃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2:06:06
经济学的任务是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即解决资源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的矛盾。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深厚的动力。居民消费始终没有真正拉动经济,是因为收入不高、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不健全,所以人们理性的选择储蓄。
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农民的问题。农村市场、农民市场是巨大的潜力市场,“家电下乡”其实就是因为城市市场对一些商品的“结构性饱和”,才为相关厂家开拓农村市场。不要让房地产经济绑架整个中国。土地财政就是“强盗财政”。上世纪的“家庭承包制”改革,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现在重启改革,应继续从农村入手。更加完善农民的土地产权,而不是由zf代劳和掠夺。这样,进城的农民才是真正的市民,否则,只是人进城了,生活还未进城。农地集中了,才能增加规模效益。农民有钱了,才能拉动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2:08:06
首先,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弊病大家有目共睹,如能耗巨大,分配不均,社会就业不公平,过度依靠投资消费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技术及管理低效等,因此我认为针对这些方面的改革共同构成中国经济转型的走向
1.最主要的,当然是构成经济的三驾马车比重失调,我认为18大提出的城镇化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式,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对以往基础设施建设的过度投资的消化和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不再赘述。而城镇化是一个逐步过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通过盖房建工厂就能完成的,还包括就业问题,福利问题,社会容纳度问题,农村土地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调配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否则可能出现印度贫民窟那样的城镇化悲剧
2.其次,对于生产,产能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虽然说,全球经济不景气和RMB升值无情的打击了中国出口,使很多东南沿海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导向企业破产,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失业,资金链断裂等严重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它至少有一点好处,就是从客观上促使了中国生产格局洗牌,一些老的落后的,靠ZF出口退税等政策生存的企业已经不得不淡出历史舞台,一些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管理理念的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不得不持续改革创新,从破产的企业释放出的劳动力,资金,和人才又会通过市场调节进入有活力的企业,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改革发展的市场动力和内生契机。当然对于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和宏观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3.就业和分配问题。这个问题关乎整个社会经济软实力,同样也是城镇化成功与否的关键。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严重的社会潜规则,很多好的岗位并不能完全再市场规律调控下完成最优化的匹配,造成人才资源浪费。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及其严重,加上国企和一些垄断性行业本身在制度上就存在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进一步腾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2:11:38
房地产型的GDP的确问题很大,房价一旦下跌经济很难支撑,扩大内需普通居民又限于房价等条件的约束难以放开手脚,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2:23:08
变结构 转方式 触动既得利益者 难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2:57:31
把人民需求放在第一位 不能落空,实体经济需放首位,过度虚拟化的经济不能搞,老美 如此完善的制度话国家都难免经济危机的侵蚀,我们应该让金融为实体服务 不是本末倒置~刺激内需要达到效果必须解放储蓄,加大社保医保投入成为必然~拿出央企利润份额回馈民众,利益过度集中在少数认中实违背了央企使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01:33
保持着高GDP增长率很正常,但GDP真的不能说明什么,能耗,就业,环境等因素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1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18:27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28:09
中国这几年的GDP虚高成分太多,通胀在这几年大家都看到了,另外创造的财富绝大部分流入了少数人的口袋中,房地产市场的畸形让多少普通百姓成了房地产和银行的打工仔,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和主要经济支柱,百姓就得不到实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34:14
wkupp 发表于 2013-1-20 06:56
在18大上提出了新四化建设,没有提出新的支柱产业。我觉得值得关注的有两点,1。为何没有新的支柱产业出现? ...
说得好,城镇化也就是还要发展房地产业,不过略有不同,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城市化的问题,我认为重点放在了小城镇的发展,如果发展的好自不必谈。倘若制度保障不够,城镇化就成了另一个房产投机,百姓受难的重灾区。农村的收入与城市差别是巨大的,有多少人能够负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42:31
看来这个增速是危机下ZF式发展的极限了吧,还得是中国这种相对落后的时候,也许这种方式还能有效几年,总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赶紧的继续改革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46:29
GDP的增速趋缓印证了一个自然的事实:以往的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足以支持长期稳定的增长!
由要素驱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成为必然的选择,也许更好的提法是知识或思想驱动更为妥当。针对这一问题,所谓的产业结构调整、zf财政结构改变、市场结构转型的提法也许在短期都会改善这一窘境,但根本地,不如思想结构的调整来的直接、来的有效。
思想市场(科斯)的结构转型,从需求端看,似乎已经迫不及待,许多领域或行业如饥似渴;从供给端看,思想产品的多样性和高品质特点似乎也已经初露端倪。关键在于保护人们对思想产品的评价系统,以及思想产品供给者的产权。现实地看,似乎离这一良好的愿望还有一大段距离。因此针对思想市场的法制治理是首先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4:04:26
从数据来说,13年GDP达到八点几不会有什么问题,CPI会回升基本上也成为了共识。当前我国经济的重点不应该是如何保住那些华丽的数据而应该是结构的调整,也就是第二次大改革,说的难听点实际上就是纠正以前的错误。制造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利率市场化、反腐、产能过剩等等,相对于12年来说,13年才是最重要的一年,这不仅是改革的起点,也是我国经济能否再次快速发展的关键点,处理不当反而会进一步激发社会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