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3-1-23 04:52:44
自然村庄里的社会是私有社会,氏族部落是共有社会。

共有社会与私有社会的区别到低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05:02:47
共有社会——社会中没有家庭,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这样的社会就是共有社会。
私有社会——存在许多个家庭的社会就是私有社会。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真实答案后,再去实现共有社会,就是非常容易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05:18:13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1 22:49
“与许多人发生性关系是原始社会的普遍现象。发生性关系必须由对方同意,这是原则。这是社会人们必须遵从 ...
2、这个原则的存在与否与公有存在与否没有关系,以假设这个原则的存在而推定公有和共产的过程看不出任何逻辑存在
————————————————
回复:如果你不认识共有或私有社会,或者说你认识的是老马告诉的错误的答案。你当然看不出“这个逻辑存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10:24:01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2 10:45
1、这个原则是哪里来的?
     有几分可信度?
回复:如果没有这个道德规范,能形成社会吗?
1、社会确实是需要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的,但是并不必然以你举出的某种规则为基础!
    有规范≠等于你的规范,这个关系式如此的明显,不要认为有规范就一定是你说的那种规范,事实上不管是猴群还是狮群似乎都看不到你所谓的“双方自愿”这一原则,不要想当然!

2、大王部落的财产是大王的,而不是大家的,更不是共有的,你居然把大王部落看做共有社会?

3、连现存可靠的母系社会如此明显的家庭形态,你都能以一句“不可能”来回应,你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幻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10:25:53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2 20:50
村庄里存在多个家庭,而氏族部落中没有家庭,整个社会是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与许多个家庭——这不正是 ...
我也在论坛里面说过很多遍了,氏族公社没有家庭只是一种想象,更不用说所谓的共有制度更是没有事实依据,没有证据可以证实,只是一种想象!

村庄存在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     
拿猜想与现实存在对比,需要多大的勇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19:56:20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3 10:25
我也在论坛里面说过很多遍了,氏族公社没有家庭只是一种想象,更不用说所谓的共有制度更是没有事实依据, ...
什么是共同生活?如果说存在一个个小家庭,你在你家生活,我在我家生活——还能是共同生活吗!
既然是共同生活,就说明是没有小家庭。

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存在婚姻才会出现家庭。
什么是群婚?——群婚就是没有婚姻。没有婚姻如何产生家庭?

如果说存在家庭,人们都在自己的家庭中生活,与今天的社会没什么两样,还谈什么共有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20:29:47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3 10:24
1、社会确实是需要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的,但是并不必然以你举出的某种规则为基础!
    有规范≠等于 ...
1、社会确实是需要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的,但是并不必然以你举出的某种规则为基础!
    有规范≠等于你的规范,这个关系式如此的明显,不要认为有规范就一定是你说的那种规范,事实上不管是猴群还是狮群似乎都看不到你所谓的“双方自愿”这一原则,不要想当然!
回复:希望你认真观察性爱与社会的必然关系——这是规律。这不仅是人类的规律,动物也是这样的规律。希望你能够发现这个规律

2、大王部落的财产是大王的,而不是大家的,更不是共有的,你居然把大王部落看做共有社会?
回复:你知道大王与奴隶主的区别吗?
      大王没有婚姻家庭,而奴隶主存在婚姻家庭。
      如果部落中的财产成为奴隶主家人的财产——这就是私有。
      而大王没有婚姻家庭,如何成为私有?

3、连现存可靠的母系社会如此明显的家庭形态,你都能以一句“不可能”来回应,你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幻想?
回复:“母系社会中 明显的家庭形态”——这个家庭形态到低啥样?描述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21:10:54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3 19:56
什么是共同生活?如果说存在一个个小家庭,你在你家生活,我在我家生活——还能是共同生活吗!
既然是共 ...
什么是共同生活?如果说存在一个个小家庭,你在你家生活,我在我家生活——还能是共同生活吗!
既然是共同生活,就说明是没有小家庭。
——————————————————————————————————————
以小家庭为结构的部落形态算不算共同生活?
      如果这不算的话,你有省么证据证明“既然是共同生活”的这个“既然”是事实?

我说的就是没有证据证明共有社会存在过,而马氏,还有你们却以为是真的,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21:30:16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3 20:29
1、社会确实是需要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的,但是并不必然以你举出的某种规则为基础!
    有规范≠等于 ...
回复:希望你认真观察性爱与社会的必然关系——这是规律。这不仅是人类的规律,动物也是这样的规律。希望你能够发现这个规律
——————————————————————————————————————————————
就我所知道的人类社会和动物群体来说,以私有形态的小家庭状态占绝大多数,我没有理由视绝大多数于不顾而片面以为极少数的那种状态才是所谓的必然规律!


2、大王部落的财产是大王的,而不是大家的,更不是共有的,你居然把大王部落看做共有社会?
回复:你知道大王与奴隶主的区别吗?
      大王没有婚姻家庭,而奴隶主存在婚姻家庭。
      如果部落中的财产成为奴隶主家人的财产——这就是私有。
      而大王没有婚姻家庭,如何成为私有?
——————————————————————————————————————————————————
人不管结不结婚,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私有。       至于结婚后才在婚姻内部以两人共有的方式,反而是小范围的共有!
一切都属于大王,这当然是私有的具有体现了————谁告诉过你私有是通过婚姻体现的?

3、连现存可靠的母系社会如此明显的家庭形态,你都能以一句“不可能”来回应,你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幻想?
回复:“母系社会中 明显的家庭形态”——这个家庭形态到低啥样?描述一下。
————————————————————————————————————————————————————
现在可考的有些母系社会的形态是以女性为家庭负责人,男性为主要劳力的形式体现——如摩梭族,整个部族体现为一个个家庭,每个家庭有一个祖母管理。
     这些是现在可考的母系社会的案例之一——也期待着你能举出符合你的说法的母系社会的案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21:48:32
人类最早的婚姻制度-----群婚制
每一个人都是性交的对象,这种现象不应该称作婚姻,而是动物种群中的群交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4 09:26:53
每一个人都是性交的对象,这种现象不应该称作婚姻,而是动物种群中的群交现象。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586056
不是这样的。婚姻制度的建立正是对对象的限制。我的另一篇文章就详经地阐述了这一问题,可惜那篇文章被版主删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4 16:15:23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3 21:10
什么是共同生活?如果说存在一个个小家庭,你在你家生活,我在我家生活——还能是共同生活吗!
既然是共 ...
以小家庭为结构的部落形态算不算共同生活?
回复:就不可能在一起生活。
      亲兄弟,一旦出现私有的相爱相对,就必然分开生活。何况许多个家庭!动物性爱对象分开,一样分开生活,这是必然规律。

      如果这不算的话,你有省么证据证明“既然是共同生活”的这个“既然”是事实?
回复:1  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完全绝迹,在亚马逊部落  非洲沙漠深处仍然存在这种生活方式。2  山顶洞人  元谋人存在大量的化石,是科学家推理出来的生活方式。(至于怎么推理,我不知道)
       我是通过性爱与社会的关系推理而来。因为只有存在婚姻,才存在婚姻家庭。没有婚姻就没有婚姻家庭。
      群婚:就是没有婚姻。没有婚姻,没有婚姻家庭,他们在什么地方生活?必然在一起生活。

我说的就是没有证据证明共有社会存在过,而马氏,还有你们却以为是真的,仅此而已。
回复:亲兄弟,分家后,兄弟之间的社会是不是私有的社会??
          亲兄弟,如果共有一个妻子,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分家?如果没有分家,兄弟之间的社会是不是共有的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4 16:32:31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3 21:30
回复:希望你认真观察性爱与社会的必然关系——这是规律。这不仅是人类的规律,动物也是这样的规律。希望 ...
1  就我所知道的人类社会和动物群体来说,以私有形态的小家庭状态占绝大多数,我没有理由视绝大多数于不顾而片面以为极少数的那种状态才是所谓的必然规律!
回复:如果共同生活的共有社会到处都是,还用你我苦苦寻找吗?
          五千年前的人类社会,氏族或部落就是这样的社会


2人不管结不结婚,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私有。       至于结婚后才在婚姻内部以两人共有的方式,反而是小范围的共有!
一切都属于大王,这当然是私有的具有体现了————谁告诉过你私有是通过婚姻体现的?
回复:以你这样的观点,尧舜禹时期的华夏部落都是私有社会,启不是私有社会的转折点。


3  现在可考的有些母系社会的形态是以女性为家庭负责人,男性为主要劳力的形式体现——如摩梭族,整个部族体现为一个个家庭,每个家庭有一个祖母管理。
     这些是现在可考的母系社会的案例之一——也期待着你能举出符合你的说法的母系社会的案例!
回复:他们共同吃饭,还是各在各的家庭中吃饭?

     符合我说法的案例:看本帖20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4 16:41:54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4 16:15
以小家庭为结构的部落形态算不算共同生活?
回复:就不可能在一起生活。
      亲兄弟,一旦出现私有的 ...
1、家庭的存在并不会导致每个家庭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单独生活,相反,会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部落、城镇等生活。

2、在网上能够查到的几篇报道出来的亚马逊部落显现出了家庭的存在,至于沙漠某个深处这样的说法你认为可以算作举例?
     至于山顶洞人、元谋人的化石可以反映出群体生活的情况,但是无法否认小家庭的存在,就如现在的工厂中在食堂聚餐的情况无法否定小家庭的存在一样!————这个,不是你所说的排除小家庭存在的共同生活!
    山顶洞人和元谋人的化石无法推定出群婚制度的存在——如果能够推断,就没有现在的争议了!


3、至于你说的兄弟共有妻子的情况,确实存在,这样也确实是家庭式的共有的情况,但是:
     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这样的“共有”是不是符合人们的需要?
     对于兄弟之间,分家后,相互之间就是私有关系了——我们需要看到,他们是希望维护共有关系呢,还是希望形成相互的私有关系呢?很显然,分家的行为显示了人们的需求方向。

     而对于共有妻子的男子们来说,他们是希望几个人共有一个妻子呢,还是单独拥有一位妻子呢?
     为了满足马氏的荒谬理想,非要以压抑人性需求为代价来满足条件去达成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4 16:57:05
宣扬对偶婚姻或许多家庭能够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先看看兄弟结婚后为什么要分家。如果说亲兄弟就不能在一起共同生活,对偶婚姻   许多家庭能够在一起生活吗?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不要说人不可能,动物也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4 17:21:32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4 16:41
1、家庭的存在并不会导致每个家庭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单独生活,相反,会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部落、城镇等生 ...
1、家庭的存在并不会导致每个家庭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单独生活,相反,会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部落、城镇等生活。
回复:家庭的存在只能形成今天的私有社会,而不会出现共同生活的共有社会。家庭与家庭之间永远是私有社会,而不会是共有社会。

2、在网上能够查到的几篇报道出来的亚马逊部落显现出了家庭的存在,至于沙漠某个深处这样的说法你认为可以算作举例?
     至于山顶洞人、元谋人的化石可以反映出群体生活的情况,但是无法否认小家庭的存在,就如现在的工厂中在食堂聚餐的情况无法否定小家庭的存在一样!————这个,不是你所说的排除小家庭存在的共同生活!
    山顶洞人和元谋人的化石无法推定出群婚制度的存在——如果能够推断,就没有现在的争议了!
回复:“今天的食堂聚餐”明显不是共有社会

3、至于你说的兄弟共有妻子的情况,确实存在,这样也确实是家庭式的共有的情况,但是:
     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这样的“共有”是不是符合人们的需要?
回复:不符合今天的性爱道德。而共有社会宣扬的就是“性爱对象共有 不允许私有”。
         兄弟共有两个妻子或三个妻子,同样不会分家。
         氏族人们共同生活就是由于性爱对象共有的原因。

     对于兄弟之间,分家后,相互之间就是私有关系了——我们需要看到,他们是希望维护共有关系呢,还是希望形成相互的私有关系呢?很显然,分家的行为显示了人们的需求方向。
回复:他们分家后就是相互私有的关系,没有分家就是共有的关系。
        分家不是人们的需求方向,而是这样的性爱方式决定他们必须分家,否则会吵架

     而对于共有妻子的男子们来说,他们是希望几个人共有一个妻子呢,还是单独拥有一位妻子呢?
回复:无论几个男人或几个女人,只要没有被私有——就是共有
       也可以是10个男人共有20个女人。比个例子:假如你生活在这个社会,这30个人的社会就是你的性爱范围,在其范围内,只要两厢情愿,就能性爱。这里不存在你是谁的丈夫,或谁是你的妻子。如果出现这样的性爱范围,这个性爱范围就是一个大家庭,就是共有社会。
       因此说,家庭范围的大小,是由性爱范围决定。今天,咱们的性爱范围仅仅是夫妻之间,出现的必然是婚姻家庭。如果性爱范围限制在一个自然村,那么这个自然村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范围是允许性爱的范围,而不是实际性爱范围。如果你没有性爱能力,即使没有与任何人发生性爱关系,你仍然是共有的性爱对象,这仍然是你的家)

     为了满足马氏的荒谬理想,非要以压抑人性需求为代价来满足条件去达成目标?
回复:共有社会是人类曾经生活过的社会,不是马克思想象的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4 20:55:2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06:18:40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3 21:30
回复:希望你认真观察性爱与社会的必然关系——这是规律。这不仅是人类的规律,动物也是这样的规律。希望 ...
倭黑猩猩这样的社会结构之所以成为可能,主要是因为它们采用的类似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结构,在它们的族群里,雌性是老大,雌性管理整个群落,生下的孩子大家共同抚养。因为无所谓生下来的孩子是哪一个雄性所生,所以他们的雄性之间就没有什么争斗,也没有嫉妒之心,想操就操一下。高兴的时候可以操一下,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操一下,既不高兴也不生气的时候,仅仅是因为无聊,也可以操一下。
——————————————————
这个社会中存在婚姻家庭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06:51:08
qf20089 发表于 2013-1-23 21:48
人类最早的婚姻制度-----群婚制
每一个人都是性交的对象,这种现象不应该称作婚姻,而是动物种群中的群交现 ...
这叫——性爱对象共有。
女人被私有就是妻子。
男人被私有就是丈夫。
男女相互私有就是夫妻。
————————
中国出现最早的夫妻家庭就是大禹,最早的私有婴儿就是启
在大禹之前,人类都是群婚。
——————————
群婚必然共同生活,必然是公有的社会。由于性爱方式不同,会出现两种现象的共同生活
群体生活的人们,两厢情愿是他们的性爱道德准则。如果社会人们遵从的都是两厢情愿,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说与首领性爱是一种义务,如果首领需要,就必须履行——这就是大王部落。

这两个社会都是共有社会,但一个是天堂,而另一个就是地狱。我们向往的共有社会就是第一种共有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07:22:48
吴海平 发表于 2013-1-22 10:31
对于执意要把自己的智商降低到倭黑猩猩水平的人来说,这种婚级制度确是非常复杂的。

我在本篇文章中 ...
请回复26楼

另外,乌托邦  世外桃源称之为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性爱自由。

婚姻事实上是对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摧残与抹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19:41:06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4 17:21
1、家庭的存在并不会导致每个家庭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单独生活,相反,会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部落、城镇等 ...
再强调一下,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你说的共有社会曾经存在,请不要再随意冒出类似“氏族人们共同生活就是由于性爱对象共有的雨伞因”这样的话,这样的话需要立足于你所说的共有生活被证实的基础!

正如以上所说过的,山顶洞人和元谋人的证据只能够证明群居生活的存在,而不能够证明共有的存在,更不能证明群婚的群在,你需要足够的证据证明你所指的共有生活存在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20:44:02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5 19:41
再强调一下,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你说的共有社会曾经存在,请不要再随意冒出类似“氏族人们共同生活就是由于 ...
看看20楼,矮猩猩的社会是不是群婚?是不是共同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21:01:02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5 20:44
看看20楼,矮猩猩的社会是不是群婚?是不是共同生活?
个人以为,如果要从历史角度举例证明共有社会曾经存在过,一般来说举的应该是人类的例子,而非人类的只能是分析时作为逻辑性类比使用,而不能作为例子使用,不知您以为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04:36:44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5 21:01
个人以为,如果要从历史角度举例证明共有社会曾经存在过,一般来说举的应该是人类的例子,而非人类的只 ...
你的意思是说氏族部落这个共同生活的社会中,存在对偶式婚姻,存在家庭了!

————————————————————————————————————————————
    如果出现对偶式婚姻必然出现婚姻家庭,一旦这个部落中出现许多个小家庭,这个共同生活的局面就非常难以维持,如果有强硬的领导,或许能够维持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要解体的。
    过去曾经也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但这必须有一个强悍的领导。
    就像马克思建造的公有制,这种公有制能不能生存?我的回答是“能”,但是这种社会非常难以管理,最终还是要放弃。例如:中国  苏联  北朝鲜。
——————————————————————————
    另外,如果氏族或部落中出现许多对偶婚姻或婚姻小家庭,就标志着这个大家庭马上就会解体。这样解体后的社会,不经过奴隶社会而是直接进入家庭私有社会。
       华夏公有制部落转变为奴隶社会——它仍然是以部落形式的转变,这里出现婚姻家庭的仅仅是禹的后世家人,其他人都是奴隶,他们仍然群体生活,但他们的共同财产在启及其家人的掌管下变成了启家人的私有财产。启的家人就是主人,其他人就是奴隶——这就是奴隶社会。

——————————————
对偶婚姻——必然形成婚姻家庭——出现婚姻家庭后这个社会非常难以管理——必然分开生活——这就是分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05:01:08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5 21:01
个人以为,如果要从历史角度举例证明共有社会曾经存在过,一般来说举的应该是人类的例子,而非人类的只 ...
共同生活的氏族部落中是否出现对偶婚姻,是否存在家庭?
答:能够出现。
    对偶婚姻就是婚姻家庭的前兆,对偶婚姻出现,必然出现婚姻家庭。共同生活的氏族部落中一旦出现婚姻家庭,这个共同生活的局面就非常难以维持,必须有一个强悍的领导,但最终还是要解体。这样的解体不经过奴隶社会而是直接进入家庭社会。因此说,对偶婚姻与家庭的出现,是共有社会解体的前兆。一旦出现婚姻家庭迟早是要解体的。
     中国华夏共有部落转变为奴隶社会,出现婚姻家庭仅仅是禹 启,其他人仍然群婚,仍然共同生活,但他们的共同财产在启及其家人的掌管下变成家人的私有财产,启及其家人成为主人,而其他人就是奴隶。

    兄弟结婚后共同生活的现象很多,有些在一起生活很多年,但还是要分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05:19:03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5 19:41
再强调一下,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你说的共有社会曾经存在,请不要再随意冒出类似“氏族人们共同生活就是由于 ...
    真正的共有社会不存在对偶婚姻或婚姻家庭,对偶婚姻或婚姻家庭的出现就是社会私有的苗头,就必须制止这个苗头。否则共有社会就变成私有社会。
    因此说今天的性爱道德与共有社会的性爱道德正好是一个反面。今天拥护的就是共有社会反对的,今天反对的就是共有社会拥护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05:55:07
性爱对象共有,不是说与社会中的异性都发生性爱关系,而是性爱对象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些人的,你有获得与他们发生性爱的权利。而今天,你除了与自己的妻子外,没有与其他人发生性爱的权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10:24:52
夏店汝州 发表于 2013-1-26 05:01
共同生活的氏族部落中是否出现对偶婚姻,是否存在家庭?
答:能够出现。
    对偶婚姻就是婚姻家庭的 ...
又来了?

我非常不喜欢那种把幻想当做事实描述,甚至于当做理论基础的情况,就比如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幻想。
      而你在没有证实共有社会存在的情况下就想当然的以为存在,这样很不合适——严密的逻辑需要足够的证据证明,而不是想象,那怕有一点考古证据什么的也好。
      而你在上没有证明共有社会存在的情况下却又冒出了只有禹、启有婚姻家庭,而其他人没有——又在拿幻想当事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13:57:08
共同生活的氏族部落中是否出现对偶婚姻,是否存在家庭?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6&from^^uid=3586056
从摩棱人的走婚制度看偶婚制的特点

从群婚制到专偶制的漫长演变过程中,有一种处在两者中间的过渡形态,叫“偶婚制”。“偶婚制”这个名称来自《古代社会》一书的作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此人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人,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属于美洲土著的易洛魁人中间渡过的,他甚至被一个易洛魁人的部落收养入族,而当时易洛魁人中盛行的婚姻制度就是偶婚制。
之所以将偶婚制视为群婚制和专偶制之间的过渡形态,原因是,在这种婚姻制度中,尚残留着许多群婚制的传统和痕迹,但是,这些传统和痕迹处在不断淡化和消失过程中;另一方面,这一婚姻制度中包含着许多萌芽状态的专偶制婚姻制度的要素,而且这些要素处在逐渐强化过程中。

在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纳西族中,有一支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人,他们自称“摩棱”(不过,摩棱人究竟是不是纳西族中的一支,目前尚有不少分歧意见)。在摩棱人中,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其婚姻制度被人们称为“走婚”。对于摩棱人的走婚制度,由于它是至今尚留存着的活制度,所以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记者,乃至旅游者对其进行了考察、报道。在对这些考察报道的资料进过分析研究之后,笔者认为,摩棱人的走婚制度也是一种介于群婚制和偶婚制之间的过渡形态,因为这种婚姻制度也是一方面残留着许多群婚制的传统和痕迹,另一方面包含着专偶制的许多萌芽状态的要素。而且,在摩棱人的走婚制度中,这种过渡形态的特征更加明显。
在将摩棱人的走婚制度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描述的偶婚制进行对比以后,笔者发现,这二者之间,有的地方是相同的,有的地方又是不相同的。这就可能形成两种学术观点:一是将摩棱人的走婚制度视为中国版的偶婚制,也就是将摩棱人的走婚制视为一种发生在亚洲中国的特殊生活条件下的偶婚制;另一种观点是将摩棱人的走婚制与摩尔根时代美洲易洛魁人的偶婚制视为两种不同的婚姻制度,但这两种制度都具有从群婚制向专偶制过渡的特征。取哪一种观点为好,学术界尚未对此有统一的定论。笔者暂时倾向于取前一种观点。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摩棱人走婚制度的特点:

特点一:摩棱人走婚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特点
摩棱人的走婚制存在于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1)社会生产已经发展到以农耕和放牧为主,即已脱离了人类最初的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状况;(2)人们已经住在了自行搭建的木屋里,不再象更早阶段的人类祖先那样住在山洞里;(3)住在同一所木屋里的人已经形成了母系家庭,即以女性来计算世系的家庭,而且在这样的家庭里,女人当家主事。
以上三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描述的偶婚制也是一样的。

特点二:男女之间的性伙伴关系越来越趋向“专一”
婚姻已经不再是“群”对“群”的形式,而是趋向于“一”对“一”的形式,通常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成“性对子”,所以,对偶婚已属于个体婚制。
在摩棱人的走婚制中,这样的性伙伴就被称为“阿注”(也有的文章中称为“阿夏”或“阿肖”)。在摩棱人中,并没有关于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不可以同时拥有两、三个“阿注”的正式规定,也就是说,并未正式禁止人们这样做;但是实际上,当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同时拥有数个阿注时,会被族人看不起,所以,拥有数个阿注的男子或女子往往有一个正式的阿注,与之公开往来,而其余阿注则为非正式阿注,只可秘密往来。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对偶婚制的描述中,只写了“一”对“一”这个特征。

特点三:对无论是母系还是父系的血亲、近亲之间的性行为,排除得要比群婚制更彻底。
摩棱人规定严禁结交姨表、叔伯、兄弟、姐妹等父系和母系的血亲、近亲为阿注。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偶婚制对这一点没有写。

特点四:男女对偶之间的婚姻关系尚很不稳定
摩棱人男女之间的阿注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开始,也可以很容易地结束。这一点与专偶制婚姻的那种郑重其事大不相同。
在摩棱人中,如果某位姑娘看上了一位小伙子,可以在一起跳舞的时候抠小伙子的手心,而小伙子则心领神会,晚上自会到这位姑娘的木屋去走婚。
摩棱人的阿注关系也可以很容易地结束。只要男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表达了结束阿注关系的意愿,他(她)们之间的阿注关系便告结束,各自又可以去找新的阿注。表达结束阿注关系的方式也很简单,从男方来说,只要一连几个晚上都不到女方家去“走婚”,就算表达了结束阿注关系的意愿;从女方来说,只要当男方去她家“走婚”时拒不接纳,也就宣告了不再保持阿注关系的意愿,而通常女方的拒不接纳的方式是在自己的房门口放一双男人的鞋子,暗示对方“已经有其他男子捷足先登了”(至于是否真的有其他男子,则无关紧要),而男方看到鞋子后,就会转身离去,绝不纠缠。
摩棱人走婚制的这种特点也说明,这种制度很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所以,当摩棱人的走婚制因受周围地区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影响而试图向一夫一妻制转变时,有很多青年男女因忍受不了一夫一妻制对当事人自由意志的束缚而“殉情”自杀,以致为情而死的事件在当地发生得如此普遍,据说在世界上都堪称第一。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描述的偶婚制也有这种特点,摩尔根写道:这种婚姻制度里,“丈夫可以任意抛弃妻子,另娶他妻而不遭非议;妇女也享有同样权利,可以离弃原夫另嫁他人,而不违背其部落与氏族的习俗”(《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60页)。

特点五:彼此结成性伙伴关系的男子和女子不属于同一个家庭,不居住在一起,男女双方彼此无任何经济上的责任和义务。
男女双方如果彼此中意结成阿注后,男方只能每晚到女方家中去“走婚”,天一亮,他就得匆匆返回自己家中。所生子女属于女方家庭成员,男方对这些子女没有任何权利和义务。倒是女方的兄弟,即孩子的阿舅,因为与女方同属一个家庭的成员,却担负起了抚养外甥和甥女的责任。所以,摩棱人的孩子是由“伟大的阿舅”抚养长大的,阿舅在下一代的心目中的地位,远比其亲生父亲要高得多,亲密得多;而阿舅老了后,也靠外甥和甥女赡养。

这一点,摩尔根《古代社会》里描述的偶婚制是不相同的,摩尔根描述的偶婚制里,男方当事人是住在女方木屋里并成为女方家庭成员,与女方一起生活的。

特点六:摩棱人的走婚制度中,结成性伙伴的男女之间中开始产生了情感因素
男女之间的结合不再仅仅是出于人们本能的性需要,而同时也是出于情感需要,这应该视之为一大历史进步。这种情感因素,在以后的专偶制阶段,就发展成为被人们看得非常神圣而又非常神秘的“爱情”。
摩棱人婚姻制度中存在情感因素的证明:(1)考察者发现摩棱人青年男女之间常用唱情歌等方式传情;(2)摩棱人中发生过多次青年男女“殉情”自杀事件,不过,据考察者称,这类“殉情”事件与摩棱人的一个传说大有关系。
有人在考察了摩棱人的走婚制度后,认为只有摩棱人的阿注之间的情感才是真正理想中的“爱情”,认为它要比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其他民族的“爱情”纯正得多。因为在这种“爱情”中,只有男女双方的两情相悦,而无任何功利目的。
对于这一点,摩尔根《古代社会》里描述的偶婚制大不相同,摩尔根描写偶婚制的当事人,“他们对爱情一无所知,他们还没有发展到足以理解爱情的地步。因此,婚姻不是以感情,而是以方便和需要为基础。”(《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60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14:39:21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3-1-26 10:24
又来了?

我非常不喜欢那种把幻想当做事实描述,甚至于当做理论基础的情况,就比如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 ...
启是禹的孩子——这是不是事实?
启统治时期,社会已经变成奴隶部落——这是不是事实?
什么是奴隶?什么是奴隶主?
共有部落变成奴隶部落,谁变成了奴隶主,谁人变成奴隶?
······这些问题都是能够通过事实推理的,怎能说这是幻想!


我真的不知道你要什么样的证据,什么样的证据能够说明这样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