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乱象的根源在于,刊物过多承担了考核、评价学者的任务,同时刊物也在不恰当地被评价。
在收取版面费越演越烈的今天,学术界出现了很多声音,有赞成收费的,有不赞成收费的,但这只是个人的声音。实际上,一些不收费的期刊也逐步趋于收费了,有的光明正大的收,有的却变相的收。作为学术从业人员,收费确实对我们不利,如果收费能提高效率的话,这少收一点也无所谓。
还记得几年前的一本杂志,靠着核心期刊的名头得以翻身,那就是廊坊师院的 职业时空,当时成为核心之后,廊坊师院就把采编权外包给了一家北京的公司运作,费用从800一个版一路涨到2500块一个版面,最终该杂志名声极坏。这是一种敛财的方式。
再说一种,比如:作家 飞天 名作欣赏 之流,他们本是纯文学的期刊,可以他们用核心期刊的名头,扩张了论理版期刊,大肆敛财。详细点说,核心评定时,由于数据的滞后性,只评定他们文学原创版为核心期刊,他们理论版并不算核心。但是有的作者不知道哦,不明白哦,所以他们收费高也有人愿意发布,因为他们审稿快,基本给钱就发,费用也不低,发一篇大概3000多到4000。
另外一种是什么形式呢。那就是增刊形式,他们告诉作者增刊封面封底不带增刊字样,跟正刊一样的排版风格,每年两期。这可能就会一期他有5个版本,一共加起来就有十个。一共加起来就有1000多页,每页收费300到500,这费用多少了呢?算一下。这些钱用来刚什么呢,编辑哪30%,领导拿70%。一个编辑部3~5个人,没人都能尝到甜头,何乐而不为!另外他们的正刊也会收取一部分高额费用的文章,大概5000~8000一篇,有的还会过万。当然他们会跟你们学院领导签订协议,一个学期供稿多少篇后免费发一篇,免费的那篇肯定是领导的。这样的期刊就很多了,最有代表性的就为 陕西作协的 小说评论 湖南的 求索 内蒙古的 前沿(现在被刷下去了)和山西的教学与管理 。